正在低矮的固关城楼上说话的是孩儿营的正副统领,果毅将军潼关伯罗虎和武威将军陈川。
罗虎是刚刚从太原领受了军令回到固关的,孩儿营的5000精兵,将会在同清军的作战中承担重任。
而罗虎的副手陈川却对罗虎没有能带回犒赏的白银非常不满!
没有额外的犒赏在罗虎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大顺的财政状况非常恶劣。
三年免征之期没有过去,而且大顺朝廷因为主张“免粮均田”,又无法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基本上没有赋税收入,所有的开支都靠从北京带出来的金银在支撑。
且不说各处的军队如何开销,单是集中在太原府的将近10万大军,每个月的粮饷开销就不下40万两!另外,李自成的朝廷还要给在各处征讨、驻守的军队打钱,还有维持一支日益庞大的官僚队伍,李自成这个皇帝多少还要开销一些。各方面加一块,可是花钱如流水啊!
从六月份到现在,李自成的大顺朝廷就已经花掉了350万多万两银子!
而为了筹备即将开始的决战,李自成还得花钱采购粮食,添置兵器、战马,还要修缮各处的城池,还要安抚立场不坚定的明军降将。
各种各样的开支加一块,超过150万两又没了!
这样花钱的速度,可把老李心疼坏了。
而他从北京捞到的银子,在定州、真定两战中又丢了不少,带到太原的银子不足2000万两。
照这么个花销速度,明年就得和崇祯皇帝一样——要穷死了!
可是李自成都快穷死的时候,下面的人却还嫌少。
现在明朝那边,跟着朱慈烺的克难功臣们都在分田分地分房分娘子分银子。
而鞑子那边,则是圈地占房强迫汉人投充为奴!北京城周遭300里,基本上就分给那帮八旗大爷了。
只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得到的最少……这士气还能高得了吗?
而李自成偏偏又是“菩萨心肠”,整天想着什么得人心,手底下一帮没捞到油水的老兄弟都快恨死了!
不过李自成这个时候的感觉却非常不错,因为镇守襄阳的袁宗第刚刚给他送来了顾君恩的奏报。
朱慈烺不要李自成称臣,而是愿意和大顺成为兄弟之邦,共抗东虏!
“哈哈哈!”李自成狂笑了起来,“诸位,额们大顺,现在已经和大明结盟,可以共抗东虏了!大明的抚军太子已经答应,会让大同方面坚守不动,同时命史可法、高宏图陈兵济南府、济宁府,还会派出水师,浮海攻打朝鲜国,以分东虏之心!”
李自成顿了顿,“额还得到消息,东虏会在十月初二自北京出兵,初五便可到达固关……额大顺就在九月三十日出兵,兵分两路,六万精兵,开赴固关!四万精兵南下怀庆!”
第264章 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太行山……固关……”
朱慈烺举着蜡烛,在永春阁二楼的书房内看着新挂起来的地图。这是一幅山西加上北直隶的形势图。两个巨大的箭头,从北京和太原延伸而出,将要在太行山中部的险要固关相撞了。
已经有了几个月身孕的吴三妹也举着个蜡烛,笑吟吟站在朱慈烺身后,似乎是想替他多照点亮。
永春阁二楼这里,是朱慈烺在大功坊内的一处卧房。如果这天公务繁忙,睡得迟了,便不去内院,而是把选侍吴三妹叫来侍寝。没错,朱慈烺现在只和吴三妹睡,宁香玉和费珍娥这两个选侍,到现在还是有名无实。
之所以这样,一来是朱慈烺真挺喜欢这个傻白甜的大丫头;二来也是政治上的需要——他的长子最好由吴三妹来生!
半晌之后,朱慈烺放下了手中的蜡烛,拍拍手道:“李自成的局面看上去不错!虽然不足以击败鞑子,但是坚守固关打持久战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应该不大适合攻城的,看来李自成总能拖到明年春天的。”
“千岁爷,听您的话儿,李自成还是会打败?”吴三妹生在将门,自幼耳闻目睹,对于军事当然有所了解的。在她看来,李自成占据险要,兵力又多,怎么都该立于不败。
朱慈烺淡淡一笑,年轻的面孔上露出一丝无奈地苦笑:三妹啊,三妹,你是不知道鞑子现在是开挂的!
李自成盘子表面上看着挺稳,但遇上开挂的鞑子还是会大败亏输的。
等他一失败,就该轮到大明了……所以大明朝也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许还有一年时间吧,”朱慈烺吐了口气,“应该是能干成不少事情的……”
在进入南京后,朱慈烺领导下的大明朝廷又在酝酿新一轮的改革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大明朝廷的行政效率,加强了六部尚书和阁臣的权力。朱慈烺准备正式取消六科给事中,将六部变成了尚书负责制。
通过这次改革,六部的职责也将会更加明确。
吏部主管文官人事,不仅管升降、考核、任免。凡是和文官人事有关,都是吏部的事儿。凡是在朝廷各部院任职的文吏的人事,也统归吏部管辖。
当然了,吏部管人事并不等于全权掌握人事任免权限,而是主要根据朱慈烺的令旨或是各级主官的行文办事儿。
礼部则会变成了专门主管教育和教化的部门,各级官学和科举取士礼部都管得着。另外,僧录司、道录司也被归入了礼部,顺带着基督教、天方教等少数派宗教的事务也都由礼部管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