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楚?多尔衮心想:说个屁啊!吴三桂要是和朱慈烺没勾结就奇怪了……而现在这个情况,一旦要召回吴三桂,吴三桂十有八九就反了!
一旦吴三桂造反,一直以来重用吴三桂的多尔衮就会被对手抓住把柄批斗。
如果吴三桂傻乎乎的回了北京,那么多尔衮的对手就会想方设法把吴三桂整成大清国的敌人给做了!
不过这个难题是难不倒多尔衮的!论起狡诈凶残,他绝对不比朱慈烺差!
沉默了一会儿,多尔衮已经有办法了,他笑着道,“还是郑亲王想得周到,是该请平西王回来问一问,一定得问清楚了……可是河南府的军情紧急啊!现在开封、南阳、平阳、汝州都有流寇的军队,李自成据说已经回到西安了,随时可能出潼关。这个吴三桂要回来不要紧,但必须有精通军务的王爷去洛阳坐镇。要不洛阳和吴三桂的三万大军就得让流寇给围而歼之了!”
他笑着对济尔哈朗道:“郑亲王,要不你辛苦一下?”
啊?我去……去送死?
济尔哈朗当然不肯去了,他要去了不成吴三桂的人质了?吴三桂要不反,只要让部下扣着他,自己就能来北京晃一圈,反正多尔衮也会包庇的,朝堂上对多尔衮不满的重臣和王爷也会投鼠忌器。
而吴三桂要想造反,那还不得把济尔哈朗捆了送南京去?
“啊,这个,现在平西王四面都是流寇,”济尔哈朗马上改了口,“他就是有贰心也得忍着啊……他和李自成可是有深仇大恨的,李自成的天下就是因为他才弄没的。”
多尔衮笑着点点头:“郑亲王言之有理……那你看,咱们是不是再利用一下吴三桂?”
“对对对。”济尔哈朗连连点头,“得好好利用他!”
“不过也得防着他!”多尔衮道,“得着人去守着彰德、卫辉、大名三府。郑亲王,你看谁去比较好啊?”
济尔哈朗斟酌着道:“让衍禧郡王(罗洛浑)看着吴三桂?”
罗洛浑现在正领兵屯驻在开封府境内的黄河北岸,同退过黄河的大顺军对峙。
“他不过是个郡王,”多尔衮道,“怕很难震慑住南朝、流寇和吴三桂吧?”
“摄政王的意思是……”
“让肃亲王(豪格)去吧。”多尔衮道,“他在大同府久战无功,也该让别人替他了!”他顿了顿,“太原的流贼有突围的迹象,这几日当会见分晓了。等太原拿下后,可以让英亲王(阿济格)率部入大同,替代肃亲王统领三军。”
第296章 朱三太子的崛起
驻守太原的陈永福这些日子的确在准备突围。他放弃太原的原因是李自成再一次算错了人心!
他在山西的“仁政”没有买到想要的人心,反而为他树立了一个强敌——晋商!
之前大同明军勾结清军对付大顺,就有晋商从中促成的因素。稍后入侵太原府的清军可以从当地获得大量补给,也少不了晋商的功劳。再后来吴三桂南下奔袭洛阳,也有晋商沿途提供粮草。而现在陈永福驻守的太原府城同样因为晋商的破坏,闹得人心惶惶。
从十月下旬开始,各种各样的谣言就在陈永福的军中流传,什么李自成兵败身死,大顺朝已经亡国。什么大清和大明已经达成议和,黄河为界,平分天下。什么太原城内出来叛徒,很快就要开城投降。还有什么清军在汾河上游筑坝蓄水,很快就要水漫太原城……
陈永福被这些谣言搞得心烦意乱,而且太原周围的大顺军据点也的确一个个都被清军拔除,最后把太原城变成了一座孤城。
孤城终究不守啊!
而进入十一月,太原城内的情况更糟!城内的一处大粮仓发生大火,烧毁了一万多石米面。损失并不大,但是人心却慌乱起来,城内的居民都疯了一样抢购粮食。
更让陈永福担心的是,城外的清军似乎得到了山西士绅的有力支持!从十月下旬开始,就有大量的民伕在清军的监督下开始在太原城外挖掘长壕!
在这种情况下,苦守太原就是白白丢掉部队了。
而且因为吴三桂所部三万人的离去,围困太原的清军人数只剩下了三万。虽然都是八旗劲旅,但是人数终究太少,不足以围死太原这样的大城。所以突围成功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大提升了。
到了十二月初五、初六这两天,太原左近的气温忽热骤降,城西的汾河河面上结了坚兵,足可以跑马了。
陈永福毫不犹豫的就抓住了这个河面刚刚结冰,清军还没来得及调整包围圈的机会,和李若星、韩文铨一起率部突围。突围成功后,大军就分成两路。陈永福率主力往西南方的交城而去,而李若星、韩文铨则率部西进,进了吕梁大山。
而围城的清军则兵分三路,一路由多铎亲率,追击向西南方向逃窜的陈永福,顺便夺取汾州和平阳府;一路由多罗贝勒尼堪率领,留守太原;一路则由阿济格率领,北上代州,出雁门关攻打大同府——根据多尔衮的计划,阿济格抵达大同府后,将会替代久战无功的豪格,成为大同方面清军的主帅。
在多尔衮想来,豪格、鳌拜也非无能之辈,正蓝旗、镶黄旗的精兵也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真的久战无功?所以大同府不过就是即将成熟的果实,阿济格就是去摘果子的……大同的代藩说穿了就是明朝的大同边军,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