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木布泰大妈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理儿。自己不也和东莪一个命?不论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她再想想,又觉得不对了。
“孩子他叔,”布木布泰大妈眯着迷人的小眼睛(多尔衮就喜欢小眼睛),“你晚上不睡觉,难道是担心豪格被朱慈烺暗算?”
“哼!”多尔衮冷哼道,“本王会担心豪格?本王是担心他麾下的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中一小半是真满洲啊!我们满洲人少,要是损耗太多,是会伤元气的!”
原来这些日子多尔衮一直在往开封府的河(黄河)北部分和大名府、沧州府调派军队。
主力两黄旗和两蓝旗的真鞑子,一共调集了将近两万人。由豪格、鳌拜、岳东、谭泰等满洲名将分统,其中豪格又奉命节制诸将。
耿仲明、尚可喜、李率泰(李永芳之子)、刘之源等四个汉奸则率领正黄旗汉军、镶蓝旗汉军、正蓝旗汉军和镶黄旗汉军共两万人随征。
另外,早些日子投靠大清国的刘良佐、许定国两人也率兵加入到豪格部下。这两个汉奸都抬入了八旗,刘良佐隶汉军镶黄旗,许定国隶汉军镶白旗。
但是两人带来的军队太弱,八旗主子看不上,所以没有编入八旗,而是改编成了以绿旗为标志的绿营兵,成了没有资格当奴才的二等汉奸军。改编完成后又补充了投靠大清的土寇或小股明军,将兵力总数提升到了一万多人。
不过在五万多人的大军陆续到位之后,多尔衮却迟迟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让豪格、鳌拜等人在黄河边上干等,从顺治元年末一直等到了如今的顺着二年一月,眼看天气日渐转暖,冰封的黄河、大清河也即将开冻,进攻大明或者大顺的命令依旧没有下达。
这下不仅让伸长了脖子,就等着南下发财的豪格、鳌拜还有两黄旗、两蓝旗的八旗将士等得不耐烦,就连留守北京的八旗诸王和从彰德、卫辉二府调回来的罗洛浑统领的镶红旗将士也都焦急不已。
而且北京城内也开始出现谣言,说多尔衮为了把独生女儿嫁给朱慈烺当大明皇后,打算放弃所有的南下作战,将山东、河南让给大明。
“孩子他叔,”布木布泰大妈斟酌着用词,“如果没有东莪和朱家太子和亲的事儿,你还能压得住两黄旗、两红旗和两蓝旗南下的心思。可现在不少人都觉得你有私心……”
“哼!”多尔衮哼了一声,他都挟天子、睡太后了,怎么可能没有私心呢?他的私心大着呢,还想找机会把豪格、福临兄弟俩都弄死,自己当皇上!
可是这一次他压着豪格、鳌拜,不让他们南下却不是为了私心,而是为了大清的北朝江山在下一盘大棋。
“布木布泰,”多尔衮哼哼道,“你不必对我用激将法,我自有主张……总归能让那帮天天盼着烧杀抢掠的崽子们捞到油水的!不过他们可不能着急,得沉住气,慢慢来……我大清的敌人不少,要解决的麻烦也很多,得一个个来!豪格和鳌拜,得老老实实的在黄河边上呆着!就叫他们在黄河边上过大年吧!”
第320章 熟读三国的兵法家多尔衮
时近年关,北京城的天气早就下到了冰点以下,武英殿外面一片银白,积雪都有半尺厚了。所以正经的大朝也不办了,就是几个重臣到武英殿内,当着顺治小皇帝的面议个政吧,这就是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为不是大朝会,礼仪上就马虎了不少,多尔衮也没站着,而是大模大样坐在顺治小朋友身边的一把椅子上,眯着小眼睛在哪里笑着。
“年关转眼就到了,下面的各个衙门估摸着不办什么事儿了,送上来的奏章也不多,本王都看过了,没啥紧要的……大多都是闹贼闹灾什么的,都好办,无非就是杀死饿死!就两件事儿要和大家说一说。
一是晋商进京,豫亲王和英亲王递了折子,说这次山西作战,多亏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和贾布斯一共九大晋商。除了太谷贾布斯之外,其他八大晋商,都是和咱大清往来多年的,给咱们提供了不少南军的消息和急需的物资,功不可没啊!
而太谷贾布斯也是功臣,平西王南下洛阳就多亏他提供粮草、军需,还帮着买开了不少城池,豫亲王在太原也得了他的相助。所以就把他和那八家并列……一共九大皇商,过了年就叫他们来北京吧。北京这里也得有商人啊,要不就太不方便了。而且天津还有对外的海贸要经营,没有商人也不行啊!如果诸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这么办了。”
没有问题才怪!贾布斯都来了,还能没问题?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第九皇商,还给吴三桂帮了大忙的,怎么会没问题?
不过此时大殿中的诸王大臣也没听什么贾布斯的大名啊,所以也就没有人觉得不对了。
再说了,八大皇商也好,九大皇商也罢,都是奴才而已,多一个少一个算什么?
看到诸王大臣都没说什么,多尔衮就接着往下道:“第二就是过完年后用兵的方向了!豪格和鳌拜上了折子,说要南下……多铎和吴三桂也上了折子,说要西进。大家议一议,是该南下,是该西进?”
“摄政王,豪格、鳌拜提出的不是南下,而是东进。”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一个发言,“过了淮河,才是真正的南下……豪格和鳌拜只是想夺取淮河以北而已。即便是南北二朝的格局,淮北之地也是必取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