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钱谦益和侯恂却只是轻轻摇头,这事儿没那么容易……
果然,朱慈烺接下去的话,马上就让左光先有点傻眼。
“所以本宫才要清屯、清田……只有完成了清屯、清田,朝廷才能掌握足够多的土地,有了土地才能均田。而均田又能让朝廷牢牢掌握大量的人口!有了足够土地和人口,朝廷才不怕流寇、民变和鞑虏!”
什么?你要均田……左光先愣了又愣,心说你爹是崇祯皇帝还是李自成?
李自成都没真正均田,也就嚷嚷免赋三年。你到好,更进一步了,不仅免赋五年,还要均田!
唔,这倒是不怕流贼了……你他妈就是流贼!
这时,即将当选东林三君的魏藻德插话道:“根据户部和军屯卫的估计,仅仅在东南的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军屯、官田、隐田的总数就不下一万万亩!这些田土都是朝廷所有之产,完全可以用来行均田,授给民户耕种,使之缴纳田租。以一万万亩计,平均一亩纳租五斗,其中一斗为收租、运粮之用,其余入库。朝廷年入也能有4000万石米面。
另外,一户百姓力耕二三十亩已经是极限了。一万万亩至少可以授400万户,差不多2000万口……这些户口都将由朝廷的军屯卫管辖,成为天子佃户。国家可以从中募兵、募役,不必再用普通民户之力。
400万户,哪怕10户出一兵,也能有40万可用之兵!有40万兵,还怕什么流寇、民变、鞑虏?”
图穷匕见啊!这是与民争利啊!
左光先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朱慈烺比李自成还坏,怪不得他上台后李自成尽吃亏了……
“太子殿下,东南万万亩的军屯、官田、隐田其实都是有主的!朝廷强要收回,难道就不怕官逼绅变吗?”
提出异议的是个六十来岁,有些发福,操着一口闽南口音,穿着一身蓝布儒服的老者。
朱慈烺知道此人是福建大儒,和心学大家,开创蕺山学派的刘宗周并称“二周”的黄道周。
“石斋先生,”对黄道周,朱慈烺还是非常客气的,尊称他为“石斋先生”,不过该坚持的立场,却不会有丝毫后退,“本朝最大的弊政在本宫看来就是三个,一是宗室太滥;二是卫所武官世袭;三是绅权太重。
现在朝廷正在大力整饬宗室和卫所,不知有多少人丢了世袭的官职身份。难道东南士绅比宗室更加尊贵,比世袭的武官更加善战?宗室和武官可以整饬裁汰,宗禄可以大幅削减,卫所土地可以收回重分,到了士绅头上就惹不起动不得了?
况且本宫还免了五年的田赋,还准备免除东南百姓的徭役……今后五年民田不必纳粮,百姓也不必服役当差,也不必再缴纳免役之钱。如此惠民之政,难道还不足以安抚东南百姓吗?”
黄道周摇摇头,叹了口气:“臣今日不言对错是非,只说会否民变奴变!若论是非曲折,朝廷的确占了道理……可是如今流寇、鞑虏攻于外,东南的劣绅莠民再变于内,只怕东南中兴的局面,就要毁于一旦!”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本宫的确担心敌攻于外,绅乱于内。所以才召集这次东林大会……就是希望东林党在此国家危难,神州将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卫国保民。石斋先生,您是福建大儒,在八闽之地人望极高。您说,如何才能既抚平八闽士绅,又收回官田、军田,还能严征商税?”
“这个……”这可把黄道周给难为了。
他这个大儒不是研究这事儿的!
朱慈烺目光在大堂中扫过,将参加东林大会的要角们脸上的表情,全都尽收于眼底,最后又落在了眉头紧锁的黄宗羲和罗大公身上。
黄道周这个大儒是研究易经的,而这两个儒则是研究社会和政治的——大儒不是靠道德品质高尚或是八股文章写得好就能当上的。大儒得对儒家思想有突出贡献才行!
而儒家思想则是一个包括了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一个综合体系。再通俗一点,就是儒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出的答案。后世因为儒家世界观崩坏,所以人们误以为儒家是没有世界观,没有自然哲学这方面内容的,进而也有人误以为大儒就是道德高尚的儒……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只是儒家的自然哲学路线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错误并不是没有价值,因为探索未知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而黄宗羲和罗大公的本事则在社会学和政治学方面,是可以为朱慈烺出谋划策的!
第346章 以富官换穷绅怎么样?
首先为朱慈烺献计献策的是黄宗羲,他拈着胡须,侃侃而谈道:“太子殿下,晚生以为本朝绅强而国贫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天下大而难治,天子所及所顾有限。因此不能以官治民,而只能以官抚绅,以绅治天下万民。这就是所谓与士大夫共天下!既然是与士大夫共天下,那么士大夫自然要从中得利。其得利多寡,就取决于朝廷之强弱远近。
朝廷过去以北京为都,以天子守边,以东南富庶之地为远州。东南之政自然多赖士绅,东南之利,自然要和士绅分享。而且本朝自土木堡之变以后,由盛转衰,国势日下,君威渐弱。君弱则绅强,绅强则要与君争利,天下税赋当然会流失。因此以十万万亩之田土,一万万之人口,就仅纳粮两千余万石,银二三百万两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