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从没有想过自己当了榜眼竟然还会郁闷,但是一想到罗大公这个小人事事都占先,连献计献策都是头一号,心里面就不是滋味啊!
不过他还是打起精神,努力奋斗,要不然连官都有可能当不长久!黄宗羲起身回答道:“太子殿下,臣觉得幕职官的招用也不能全由上级的朝官说了算,也该有个考试录用的办法。朝廷刚刚取消了举人功名,地方士绅一定有许多不满。如果能适时推出一个幕职官的考试办法,一定可以收获不少人心。
另外,幕职官不是朝官,是做事情的官。所以儒学不是考核的重点,而应该以绝学为主。比如算学、武艺、营造、农政、医术等等。”
这个黄宗羲见识是有的……后世他的名头突然变得很臭,给扣上了公知的帽子。不过在朱慈烺看来,他的见识还是比这个时代百分之九十的儒家官员要强。
就凭他能提出用“绝学”招考官员,就比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强了。
至于他欺负胖福王的劣迹,朱慈烺是一点不担心的——福王就是个很好欺负的胖子,比崇祯皇帝都差太远了,更不用说和自己比了。自己那么凶残狡诈,黄宗羲敢惹自己那就是傻瓜了。
这种能当大儒的家伙,都是鬼机灵的,一定很识相的,知道谁能欺负,谁不能招惹。
所以朱慈烺就把黄宗羲给“收编”了,给个榜眼圈养起来。也不外放出去,而是打发到吏部去当恶人——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就是管文官末位淘汰的!这是大明朝最遭人恨的官了……
“好,”朱慈烺笑着点头,“吏部、礼部也商量一下,拟定个幕职官考试的办法。
张苍水,你这个探花有什么好建议?也说说吧!”
张煌言是这一科的探花,也已经授了官。和罗大公一样,授了县令。不过不是去富裕的老家宁波当县令,而且放了山东蓬莱县的县令——蓬莱是登州首县,就是登州城的所在!
去登州当县令,就等于上了前线!
第352章 兵多将广朱太子
“太子殿下,臣对朝政改革并没有什么想法。”张煌言的面色有点凝重,“臣只想早点赴任蓬莱。臣这些日子都在留意北方的消息……现在北直隶已经是鞑虏的地盘,山西大部也被鞑虏控制。他们又在山东、河南边境上陈兵数万,而且还在不断招降纳叛,扩充兵力,其志非小!”
朱慈烺这段时间忙于各种新政,似乎没有把军事问题摆在非常紧要的位置上,这让张煌言有点担心。
另外,北方传来的消息也不大好。鞑虏在北直隶和山西的统治日益稳固,而大同又被鞑虏包围多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陷落?
至于李自成则缩去了陕西,最近还放弃了开封府,看上去是准备闭关自守了!也不知道多尔衮会不会放过李自成,先打山东的明军?
兵部尚书陈锐胸有成竹地接过话题道:“朝廷这些日子也在加紧备战!去年年尾的时候又有三个洋将团到了南京,加上最早到达的石瑞恩洋将团,现在已经可以撑起四个洋式步兵团了……另外,炮兵洋将团也快到南京了。
最晚到今年秋天,咱们就能有四个洋式步兵团,一个800人的洋式炮兵团,四个火铳团,两个骑兵团,可用的模范精兵就将近20000人,如果再算上辎重兵,25000人都有了。”
洋式步兵团就是使用莫里斯方阵战术的步兵团,每个团有将近2000人。目前有一个团已经组成,还有三个团则会在夏天完成组建,到秋后应该就能作战了。
而火铳团、骑兵团基本上就是原来的火铳协和骑兵协,在组建洋式步兵团的同时,朱慈烺也对诸师军下辖的步兵协进行了扩编和改名。
所有的步兵团一律参照模范团的编制进行扩充,达到2000战兵和500辎重兵(一个辎重营)的规模,以方便将来换装改编成洋式步兵团。而两个骑兵团则扩充至1600战兵和500辎重兵的规模——也就是增加了一个500人的辎重营。
而在所有的诸师军步兵团、骑兵团、炮兵团之中,目前只有四个模范团、四个火铳团、两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是真正具有强大战斗力的。
这十一个团也没有编入任何一个师,而是全部编入了由吴三辅担任总兵的模范军。
张煌言眉头拧着,“太子殿下,洋人的兵法不见得能用在咱们这里……而且他们的用兵打仗之法能和咱们比吗?再说了,四个洋式团,总共只有8000战兵,而且还是步兵,能顶什么用?
臣觉得应急之法,还是要多筑城堡,多练民团,选派精通军务的能吏去山东、河南等地担任地方官。
另外,李自成放弃了开封府,朝廷是不是应该派兵去收复?如果能将河南豪强引为己用,也许可以迟滞鞑虏南下的步伐。多争取一点时间,咱们才能多练点精兵啊!”
朱慈烺的眉头也拧了起来,北方的防线的确让他头疼——倒不是因为多尔衮咄咄逼人而头疼,反而是因为多尔衮在河南、山东的克制而头疼。
因为多尔衮的克制,就等于收起了拳头,随时可以用力击发。而大明派在河南、山东的官员和当地忠于明朝的士绅,却一味扩张,恨不得把能占的地盘都给占了。这样就造成防线非常松散,处处设防,又处处难守。
所以一旦多尔衮发了狠,大明纸糊的北方防线很快就会扫荡一空,最多就是登莱半岛和泰沂大山能守一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