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改绿营为绿旗,大清朝早晚养不起!
不过“清田检地”和“交税者有其田”却是第一回听说……而且这事儿听着有点不对啊!
大家都绝对不大妥当,但都不敢说,全都把目光投向多铎了。
多铎是不怕多尔衮的,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还是他帮忙生的呢!
“十四哥,”多铎道,“交税者有其田……听着怎么有点均田的意思?”
“均田?有吗?”多尔衮想了想,好像是有点,便一挥手道,“那就均呗!”
多铎愣了又愣,自己这十四哥怎么跟李自成学了?
多铎提醒道:“十四哥,均田可是流寇的路数……”
“什么就是流寇的路数?”多尔衮瞪了兄弟一眼,“流寇哪儿均过田?再说了,流寇在北京那会儿中原人口比现在多,要均田也不一定够啊!现在好了,死的死,跑的跑……出了京畿,一路上都不见什么人了,到处都是无人耕种的荒地,不均出去怎么办?留着长草吗?
诸位,现在不是地值钱,是人值钱了!均出去就是赚了,知道吗?”
在座的八旗贵胄们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觉得摄政王的话挺有道理的。
李自成占北京那会儿,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这几个省的人口比现在可多多了!
自打清军入关,又是屠城,又是圈地,又是占房,又是投充,还有什么折腾人的逃人法,还被人污蔑说要发丘盗墓,而且还在好多地方打拉锯战,人口死的死,逃的逃,至少又减了一半!
多尔衮掰着手指头计算道:“根据明朝户部的档案,山东有耕地6174万亩,咱们所占的东昌、兖州二府和济南半府(北半部)都是平地,至少有耕地2000万亩。
河南有耕地7415万亩,现在河南省除南阳、汝宁二府,都在咱们手里,咱们地盘上至少有5000万亩耕地。
山西的耕地较少,只有3680多万亩……咱们的地盘上差不多有2500万亩。
北直隶有近5000万亩,其中已经被圈占的旗地有2000万亩,还余下3000万亩。
各处相加,不包括旗地,总共有一亿两千几百万亩耕地。拿出两千几百万给正绿旗的十万兵丁开垦耕种后,还剩下将近一个亿!一亩收个四升面粉,也有400万石啊……一亩四升,所求不多吧?谁能交的出这一亩四升的皇粮,本王就把土地授给他。至于那些陈年八股的地契,本王不管了。”
还可以这样?
在场的八旗贵胄都有点一愣愣的,打仗他们拿手,政治嘛……还是有点玩不转啊!
多铎皱着眉头,“一亿亩地都授出去吗?”
“都授出去……留在手里干啥用?”多尔衮想了想,“可以计口授田!搞得简单一点可以平分,一口给个十亩。如果有人可以拿出明朝的田契并且愿意交上顺治元年和二年的税,咱们就认了。如果没有田契或不愿交税,那就拉倒吧!”
得,这个多尔衮居然想干李自成都没干成的事情!
不过这事儿也是理所当然的……土地矛盾这档子事儿,总是在王朝初期比较缓和,在王朝末期比较激化。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人地矛盾激化所致!
现在大清统治的中原地盘上,人口比明朝万历年间少了八成都有了。人都没多少了,当然也就没有人地矛盾了。
除去八旗大爷,包衣奴才,绿旗走狗这些个,在北直隶、山西、河南、山东境内的大清朝直接控制的土地上,最多还有一千万口,二百万户。计口授田的话,一户起码能得到50亩田。一亩只收四升的皇粮,一户一年要上交的皇粮就是两石。而50亩田再怎么“小冰河期”,一年十几石总有吧?交了两石皇粮,余下的足够一家五口吃的了。
而一户两石交皇粮,二百万户就是四百万石!盐税、关税、商税,怎么都有一百几十万两。
有了这两笔收入,再加上给绿旗兵授田所节省的开销,大清朝廷的日子绝不会过不下去。
唯一的问题就是东南的读书人知道这事儿以后,恐怕就再没人会投大清当汉奸了——大清可比朱慈烺狠多了,不仅要挖坟发丘,还要均田啊!
第457章 打曲阜,分浮财
多铎已经有点明白老哥多尔衮的心思了,这位大清摄政王大张旗鼓地南来,原来不是为了死不见尸的豪格大侄子报仇的。而是为了推行“设立绿旗”和“计口均田”的!
前者要在河南、山东大量圈地,少不了又得激起一点反抗。而后者更得罪人了……均田啊!李自成也就喊了喊均田免粮的口号,就被天下士大夫仇视到现在。
多尔衮更狠,不是喊口号,而是直接上了!这还不得成为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还能指望人家出来带路当汉奸?
“十四哥,”多铎压低了嗓音,斟酌着语气,“今后是不是北归北,南归南了?”
多铎在山东打了几个月的烂仗,心都有点灰了……还没均田呢,山东士大夫就组建了那么多的团练军,打都打不完!要均了田,那还得了?
多尔衮哼了一声:“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便是明初由南而北,金陵王气也不过张扬了三十几年……之后还不是让燕王朱棣篡了天下?
朱慈烺是雄主不假,但是他不得不弃中原而就江南,就已经失了大势。只要咱们能全取中土,好生经营,即便咱们这一代人没有收江南而成一统的气运,多尔博也一定能成混同海内的英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