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下崩乱之后,士大夫和宗室又受害最深!北地士大夫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几,宗室贵胄阖门死于贼寇东虏之刃者亦不计其数。
此等优待之法,实是索命之策!因而朕当与诸卿约法,士农工商,一体纳税;贵胄恩泽,五世而斩;皇亲宗室,亦可出仕为官!”
这回在场的官员亲贵们都有点不大乐意了。谁都不喜欢纳税,谁都希望子孙万代都能享尽荣华!
朱慈烺目光阴冷的从文华殿外的群臣们身上扫过,然后提高嗓门,大声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而动者,皆时势所迫也!如果祖宗恩泽太过,子孙又如何肯动?尔等都广蓄妻妾,多子多孙,又能有多少恩泽去庇荫他们?
唯一可行者,就是让他们为势所迫,做不成纨绔子弟,必须去读书,去从军,去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让富贵绵长,家门长盛。
如果你们还不放心,那朕可以准许克难之爵世袭罔替,但是一爵只能传一子,其余诸子皆不得荫官。以后他们可以入国子监,可以入讲武堂,但不能荫官!”
朱慈烺这么安排当然不是要堵功臣子弟和宗室子弟的路子——他一封建皇帝,当然是相信自己人的。但是自己人得有本事能接得下封建主义事业啊!
而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
什么都不会也能做官,也能荣华富贵,谁会去努力学本事?
“臣等皆尊陛下圣训!”
在得到了“克难之爵世袭莽替”的保证后,这“第三约”总算是过了。
朱慈烺点点头,又道:“第四约乃是大改科举之法!太祖开科取士,乃为国家选贤任能。可传至近世,满朝朱紫,多出科举,皆是能臣贤人乎?朕观之,都不如东虏所谓八旗酋长啊!否则辽东之阵,怎么会屡战不胜?东虏八旗,不过数万精壮,若使太祖皇帝麾下目不识丁之士击之,恐怕早就灭族多年了,如何有今日之壮大?可见科举之士,并不足用。
既然不足用,那么取士之法就必须大改!必须要重实学而轻道德,用能吏而远腐儒,亦不可让所取之士一步登天。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愿听号令……”
考试做官当然有进步的地方,但是考试做大官就不对了!明朝进士的初官一般是七品,排名靠后的都能得个县令,实在有点太不把百里之侯当回事儿了。
所以朱慈烺预备要大改科举,取消一步登天的进士,只保留举人、秀才两级。其中举人可以“省试”,也可以“部试”,中了就有做官的资格,不过得由从九品芝麻官开始做了。
第566章 洪兴皇帝
在一片“愿听号令”的呼喊声中,四章约法就算通过了!
这四章约法稍后会镌刻在铜柱上,并立柱为信——铜柱会立在奉天门内,以后官员上朝的时候都可以看见。
既然大家都愿听号令,那么朱慈烺也就勉为其难答应登基了。
登基大典早就准备好了,就安排在正月十六,也就是朱慈烺接受禅让并且和臣下约法的次日。
一大早,钱谦益就带着礼部的官员去祭告天地坛和宗庙。而朱慈烺则去大礼拜见即将成为太上皇的崇祯——如果崇祯当了先帝,那么朱慈烺就得先穿孝服去祭拜祷告。因为崇祯现在还活蹦乱跳,所以就改成大礼参拜,并且进献“养老金”一万两(黄金)了。
崇祯皇帝……虽然内禅的诏书已经颁布,朱慈烺也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不过他现在还是皇帝。一来朱慈烺没有正式登基;二来没有登基的朱慈烺也就不能给崇祯上太上皇的尊号。
所以崇祯就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接受了候任皇帝朱慈烺的参拜!
在得到朱慈烺进献的“养老金”一万两(黄金)后,就将所有的天子玉玺,一枚一枚亲手交给朱慈烺,以象征皇权交接。
明朝因为没有得到“传国玉玺”(这枚象征天命的玉玺在元顺帝跑路的时候被带走了,据说现在落在清朝手里了),所以就大量制作玉玺,以量取胜,国初制作了十七枚,嘉靖皇帝又叫人制作了七枚,总共就是二十四方玉玺,称二十四御宝。
在朱慈烺护着崇祯跑路时,这二十四御宝就被朱慈烺“没收”了,崇祯知道今天要正式退休了,才又一次见着它们……一枚枚拿在手里,摸了摸,才依依不舍得送给儿子朱慈烺。
而朱慈烺则一枚枚接过来,然后交给掌玺的尚宝监掌印太监收藏。以后朱慈烺再下命令就不是令旨了,而是正经的圣旨。
等二十四枚御宝一一移交完毕,差不多就到了吉时,南京皇城内外就钟鼓齐鸣,礼乐大作,朱慈烺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衮服,戴上有十二缕玉藻的冠冕,和崇祯皇帝一起,前往了奉天门外的平台,就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
百官们也都穿上了华丽的礼服,由礼部官员引导,走过金水桥,入午门,进入奉天门广场上。然后再分成文武两班,文官跪在御道左侧,武官跪在御道右侧,在御前侍卫鸣鞭,大汉将军卷帘后,行三拜九叩大礼。
百官礼毕后,则是首辅魏藻德宣读崇祯皇帝的禅位诏书,然后才是礼部尚书钱谦益念朱慈烺的即位诏书。
而崇祯皇帝,也最后一次坐在了皇帝御座之上!
在魏藻德念完禅位诏书后,崇祯的屁股就得和皇帝宝座永别,起身走向朱慈烺所坐的那把交椅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