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隶,大名府城。
大清皇阿玛多尔衮这个时候已经率领他的主力,从郑州秘密转进到此了!
之所以是“秘密”,是因为现在多尔衮和他的主力部队的真实动向,已经是大清帝国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了。
一方面,归德府城商丘成了公开的“皇阿玛行在”。凡是需要皇阿玛批阅的奏章,一律都由600里加急快递到商丘行在。而所有的皇阿玛诏,也都由商丘行在发出。
另一个方面,大名府、归德府和开封府,在聊城沦陷后就全部实行戒严。正绿旗的马队控制了三个府的主要通道和路口,没有皇阿玛行在的令牌,任何人不得通。
此外,多尔衮所在的大名府城,则成了戒备最为森严的所在。大名城门全部由正白旗的护军控制,没有多尔衮的命令,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飞出!
而大名府和东昌府的交界一带,也都有正绿旗的马队日日夜夜巡逻,封锁的严严实实。
以上这些措施,就让大明锦衣卫费劲辛苦才布下的中原情报网络暂时失去了作用。
情报还是能收集到的……大清皇商贾布斯现在就跟在多尔衮来了大名!
但是他也没办法把到手的情报送出去了——这年头没电报、没网络的,传递点机密情报就得靠密使。可现在连个苍蝇都很难飞出大名府城,何况是密使?
多尔衮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同时,又瞪大了眼珠子,时时刻刻关注着朱慈烺的动向。
“皇阿玛,朱慈烺仍然在聊城没有动!”
苏克萨哈在大名城内一处戒备森严的宅邸中,向多尔衮报告他刚刚打探到的情报。
“倒是沉得住气!”多尔衮笑着点头。
苏克萨哈又道:“可他还是分兵南下了。”
“徐海是他的后路,不可能不管的……应该是分了一个师南下。”多尔衮想了想,“不过满达海可是咱大清的宿将,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他派给满达海的任务就是转一圈就跑,所以也不大担心。
“济南那边呢?”多尔衮又问起济南的情况。
“皇阿玛,”范文程接过问题道,“博洛的消息还没有送到,不过咱们的济南知府衙门(驻德州)上报说大清河、土河一带的团练收敛了不少,看来已经知道怕了。”
多尔衮一笑,拍了拍巴掌:“看来博洛那边还算顺利。”
他想了想:“咱们也该动一动了……东进!”
苏克萨哈问:“是打聊城吗?”
“不打,”多尔衮一挥手,“朱慈烺身边至少带着两个克难新军的师,再加上山东、淮北的兵力,七八万人都有!还有坚城可倚,咱们即便能打胜,死伤也太多,不值得。”
现在朱慈烺的难题是马少,多尔衮的难题则是人少。所以杀敌一万,自损五千的仗他根本不会去打。
再说了,朱慈烺如果有七八万人守着聊城,他也没有打胜的把握。
“如果能打死朱慈烺就好了。”苏克萨哈嘀咕了一句。
多尔衮笑了笑:“哪儿那么容易打死……这小子又不是头一回上战场了,油滑得很,所以咱就别指望这事儿。”
“那咱们打哪儿?”
“打……”多尔衮一挥手,“再说吧!总有地方可以打的……不过眼下要紧的还是动起来,一定要把明军从聊城引出来,只要他们动了,咱们就有机会!”
第612章 倒斗皇阿玛
多尔衮是大清顺治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午率部离开大名府城元城县的,随后通过已经冰封的卫河,向南经过清朝统治下的南乐、清丰、开州(以上都属大名府),然后再沿着封冻的广济渠向东北开进,穿过属于东昌府的濮州,进入了兖州府的郓城县,从郓城的梁山集一带穿过明军的运河封锁线,突入了明军的后方!
在多尔衮的数万大军面前,明军的运河防线,如同虚设一般!
所谓的运河封锁线,在运河没有上冻的时候的确不容易突破——渡河需要一点时间,而且明军在运河沿岸隔二十余里就筑一座简易棱堡,摆上几百人的守军(都是黄得功的部下),他们虽然挡不住清军从两座棱堡之间通过,但是却可以点燃烽火,派出传骑向聊城的主力部队报告。同时把运河上的船只都保护起来,给清军渡河制造困难,从而达到迟滞清军的目的。
但是运河一旦上冻,封锁线就形同虚设了。
两座棱堡之间相距二十余里,能见度差的时候相互之间都看不见!而且这年头火炮的威力、射程都有限,对于从两座棱堡之间通过的清军,固守堡垒的明军也只能看着他们大摇大摆的通过。
而且运河封锁线以西的州县,大部分都在清朝的控制下。大清的圈地授田和计口授田也不是白干的!明朝在这一带的统治基础——士绅地主已经被整个儿清除了!
不管是剃发结辫的绿旗兵丁,还是没有资格剃发的农民,现在都站在大清一边儿。
所以明朝很难恢复在运河以西的统治,即便占领了一些城池,也下不到基层。而且清军骑兵的优势有太大,在运河西岸的平原上往来纵横,明军的夜不收根本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也就没办法掌握多尔衮大军的动向。
直到几万人的清军浩浩荡荡开到梁山集一带,才被附近运河边上的明军堡垒发现。等他们急急忙忙点起烽火,派出塘马向聊城告急的时候,清军已经大摇大摆的从两座堡垒之间穿过,向东而去,消失在茫茫原野之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