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可靠?没看见邸报上怎么说的?吴三桂当了川陕总督,王永吉当了陕西巡抚……打下四川,吴三桂肯定要入川的,两藩精锐也会跟着一起入川,不撤藩,难道把四川也封给两藩?”
“那怎么可能,朝廷怎么可能让两藩继续做大?而且有了四川的土地,两藩将士怎么肯回陕西去受穷?”
“可是四川也不好打吧?”
“怎么不好打?三路齐发,平西、朔方两藩由陕西南下,朝廷大军由湖广西进,退到贵州的川军再向北打。流寇三面受敌,还不是死路一条?”
“对,对,就是死路一条!”
“那藩债还得涨……得多买一点!”
“快快快,快去买啊!”
议论了一会儿,又有一批动了心思的湖广土财主拿着盐商、海商银行发行的大额银票涌了出去。再过一会儿,买到债券的人,大概又会喜气洋洋的回来了……
看着他们冲了出去,已经在茶楼里坐了一个上午的姚大桥终于忍不住了!
“不行,我还得再买一些!”姚大桥嘀咕着,就迈开步子往茶楼外头走去。
他其实已经买了不少藩债,是在前一阵子藩债下跌的时候买进的。花了5000两银子,买了102张平西藩债(每张的面值都是100两)。
刚买进的时候还跌了不少,几天内就亏了近1000两,让姚大掌柜心疼的要死,差一点就要斩仓出局了。
他今天早上来茶楼的时候,就带上了102张债票,想等债票反弹一点就卖出去。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债票涨得那么凶……他现在不仅补回了损失,还赚了1000两银子!
而且看这个行情,还得涨啊!
姚大桥稍一盘算,就决定加仓了,他手头有钱啊!他把一批秋粮卖给江南来的米商,手头有三十几万两的现银——这些银子并不都是他的,因为他还欠着上家二十几万的货款。不过这个账不必马上结,在年关前清了就行。
所以姚大桥可以利用这二十几万两赚点利息——就是存进两大行或是别的比较靠谱的钱庄,吃几个月的利息。
不过现在他改主意了,他要玩一次大的!全都买进藩债,狠狠赚上一票……
第665章 有特大利好!
终于买到了!
用38万两的银票换到了面值51万两的平西藩和朔方藩的藩债!
为了买到这些藩债,他不仅在海商行的雅室内等了足足一个半时辰,而且还走了一个熟悉的海商银行襄理的路子,给了1000两的贿赂,才成功插队,抢在了另外几个大户前面……
现在两行的债券交易实行的是“做市商制”,也就是买卖双方不直接发生交易,而是由两行的债券局向买卖双方提供报价(双向报价),并且在该价位上接受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债券与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但由于姚大桥想要购买的数目太过巨大,几乎达到了两藩一期债券发行总额的一成。所以海商银行无法马上达成交易——银行库存的债券没有那么多!
因此就只能让姚大桥耐心等待,一直到当天晚上快要收市的时候,才得到了一个“不取现货”的买入机会。
所谓不取现货,就是得不到债券实物,只能拿到一张海商银行开具的“三个月期限的可转让藩债存单”——实际上,这是一笔期货交易。海商银行是中间商,找到了原有卖空的徽州和泉州奸商,由他们接下了姚大桥的巨额买单。
当然了,这些徽州、泉州奸商手里也没货。所以只好和银行签一张三个月后交货或者按照当时市价结算的合同,并且缴纳押金。
而他们的卖出藩债(面值一百)的价格是74两(姚大桥的买入价是74.5两,半两银子是海商银行吃下的差价),而第一期藩债如果真的能在短期内,比如在支付第一年利息的同时得到兑付,那可就不得了啦!
这一期藩债的计息起始日是从洪兴元年6月1日,如果在支付第一年利息时全额兑付本金,那么到年底时,债券的续存期就只剩下5个月了。
所以到那时,债券的价值怎么都不会低于95两,卖空的奸商可就要亏死了……
至于姚大桥,他甚至不需要等上三个月就能通过卖出“可转让藩债存单”获得利润了!
实际上,让他大赚上一笔的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就在大明洪兴元年九月初十,一个特大利好就从四川传到了武汉。
李自成死了!
……
“陛下,臣刚刚得到四川密报,流寇匪首李自成已经于九月初一病逝于重庆伪皇宫之内……”
东湖宫,勤政殿内,正在主持两府重臣朝议的朱慈烺忽然听到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
“朱纯杰,你在说什么呢?李自成不是早就死了?”
是啊,人家装活装了快三年了,怎么才死啊?
“陛下,”朱纯杰解释道,“这一回是正式死了……流寇的伪太子李过诏告天下,宣布李逆病死,还遵其为伪顺高祖。”
朱慈烺点点头:“哦,那就是死两回……这个李自成登基是两回,死也死两回,还真辛苦啊!”
的确辛苦……死都死了,还硬生生装活装了两年半有余。自古号称帝王者,如此勤勉的,大概也只有李自成一人了!
朱慈烺心里感慨了一番,又问:“既然李自成正式的死了,那么他的伪顺皇帝给谁当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