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城楼,朱慈烺又把王承恩和邱致中叫到身边,一边让他们伺候自己更衣,一边低声嘱咐道:“这一路人马众多,杂而不整,估计很难全部走脱。不过三位皇子还有贵妃娘娘,一定要万无一失!你们可明白了?”
“老奴知道该怎么办。”邱致中点了点头,“只是走脱后该去何处?”
“去永平的王永吉军中。”朱慈烺道,“本宫也关照过祖泽溥了……他会带着祖家的家丁护你们东走。
若有什么万一,你就和祖泽溥各合力保护一位皇子突围去永平!”
吩咐完毕,衣服也差不多换好了。朱慈烺也不再停留,马上就带着自己的侍卫往朝阳门而去。
朝阳门那边的戒备可森严了不少,城上城下都是持着兵器的克难营和京营战兵。吴三辅和朱纯杰就守在城墙上等着,看见朱慈烺走来,连忙上前去迎接。
“人都到齐了?准备得怎么样了?”朱慈烺见着他们就问。
“宫里人都到齐了,就是老皇亲还没来……”朱纯杰回答道,“已经到达的人全都换上了百姓的衣服,没有人知道。”
吴三辅则道:“克难营大部、东宫侍卫营大部,还有京营精锐改编的虎卫营,大汉将军等壮士改编的龙骑营等都已经到了……总共有6000多人,都还精锐,又放了遍赏,士气也还行。
还有各家勋贵的子弟和精干家丁一千多人,也都是能战的。
另外,黄公公和两位御用商人还召集了两千精壮汉子也能打,他们还管着六百多辆马车、骡车和两百多匹骆驼。”
“好!”朱慈烺点点头,“本宫去去就来……你们再派人去催一催老皇亲,告诉他子时不到,就不等他了。”
第64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入夜,天色黯淡下来的时候,承天门外直到大明门这段,却是灯火通明,犹如白昼。宽阔的道路两边,各家衙门内外,也挤满了准备逃往的官员及家属。
北京城内大小官员多如牛毛,之前因为各种原因跑了一些,不过没有跑路的还是绝大多数。截止十九日夜,光是内城中还没有出逃的官员,人数就有好几千。如果再加上他们的家眷家仆,五六万人都不止。
但是现在已经聚集到东直门、朝阳门和承天门外的官员及其从人,顶天不过一万余人。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京师官员,还是选择留下等待新主。
不过朱慈烺最看重的一批勋贵,还有四个大学士,六部九卿都察院的主官都选择了跟随撤离。
另外,钦天监的汤若望也带着一批属员和信徒,一早就跟着朱慈烺派去的克难军把总潘书晨到了午门。
除了午门外面灯火通明,午门以南的正阳门瓮城上同样是灯火通明,而且还旗帜飞扬,一派大兵云集的模样,朱慈烺的老泰山吴襄现在还守在那里,二十几门红夷大炮也都集中到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三门的瓮城城墙上。
与此同时,京师内城戒严的圣旨也在入夜前下达。这会儿内城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扛着兵器巡视的京营兵。
高价征兵的告示,也在戎政府和几个兵马司前还有宣武、崇文两座城门内张贴着。募兵的价钱已经从一两银子一天猛涨到了三两银子一天!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皇上和太子还跑路吗?怎么是一副准备在北京内城死守到底的架势。
聚集在午门外的官员们都感到奇怪,纷纷议论起来了。
“怎么回事儿?还跑不跑路了?”
“许是不跑了吧?听说皇上醒了……”
“醒了?那太子爷……”
“怕是好不了了!”
“唉!天不佑明啊!”
“慎言!慎言……”
“慎什么慎啊?要是再让他折腾下去,就什么都不剩了!”
“可不是吗?”
“圣旨!有圣旨……”
就是在官员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忽然又人大喊了起来。
圣旨!不是令旨!
在场的官员们心里都是一沉!不过还是纷纷往承天门外而去。明朝的重大圣旨发布,都是在午门外设彩车以载诏书,至承天门上,由宣旨官宣读,然后再由锦衣卫将诏书置于云匣中,以彩绳系于龙杆,慢慢降下。再由礼部的官员接旨。
官员们涌到承天门外的时候,宣旨官已经读完了圣旨,圣旨已经用云匣降了下来。兼任礼部左侍郎的东阁大学士丘瑜正将圣旨从云匣中取出。
立即就有和丘瑜熟悉的官员上去询问:“民忠兄,圣旨上说什么?”
丘瑜是内阁大学士,正式发布的圣旨有他的票拟,自然早就知道内容了。
他叹了口气:“圣上不走了!”
“啊?”
“什么?”
“到底怎么啦?”
丘瑜摇摇头,“圣上醒了……”
“那太子……”
众官员都吸了口凉气儿。
昨天的“宫变”他们可都有份参与……
“太子出城,监抚南京。”丘瑜接下来的话让大家松了口气,“咱们也照常出城,护着太子、永王、定王、五皇子去永平府,再走海路去山东。”
永平府就是山海关内的地盘,蓟辽总督的驻地就在那里,吴三桂的大军多半也在永平府地界上。
所以朱慈烺出城后,理应直奔永平去和吴三桂汇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