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先不说这些枪了,说说那些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怎么样?”
“不行……完全不是哥萨克的对手!”哈巴罗夫笑着,“他们的骑兵不会冲锋,这些英国手枪在他们手里也没有什么用,什么都没打中。而且为了使用手枪,他们又没有携带长枪,所以在稍后的冲锋中也无力还手。在这场遭遇战中,我们打死和俘虏了超过200人,付出的伤亡只有10人。
我想,如果我们能出动6000人以上的军队,就应该可以征服整个阿穆尔河流域了,也许还能到达更加温暖的南方!”
“6000人?”弗兰茨别科夫苦苦一笑,“除了沙皇陛下,没有人能为征服阿穆尔河流域的战争出动那么多人……不过,我们对中国的情况还不了解,陛下恐怕不会批准这种规模的行动!
所以,我们还是做好和中国人打持久战的准备吧!”
……
“皇爷,北洋通商使司上报,这个月他们又缴获了一批英格兰国伦敦府造的燧发铳,总数有100支,都是输往清国的!”
“陛下,这个英格兰国不过是蕞尔小国,居然敢干涉我中华上邦的天下之征,实在太可恨了!”
“陛下,臣建议驱逐所有英格兰国商人,禁止英格兰国的商船进入南北洋通商使司的辖区……”
南京,紫禁城。
朱慈烺正在主持洪兴三年二月的第一次两府合议,在这次合议开始前,远在旅顺的北洋通商使司又报告了一次截获英格兰洋枪的事件——英格兰国支持大清的证据真是越来越多了!
从燧发手枪到水力锤打造的板甲,实在还有3磅和6磅青铜火炮!
这些武器上面全都是英格兰国伦敦府造的字样……铁证如山!
但问题是,这些字样都是中文!而且还不是随便刻上去的,而是铸造或锻造上去的书法字体,各种字体都有,甚至还有篆体……这玩意能是英格兰人造的?
这摆明了是高仿的英国货!多半还是南明境内的铁工场的产品!
这可真是没谁了,大明生产的武器被人当成英国货贩卖给了大清国!
这种缺德事儿是谁干的?
朱慈烺将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郑芝龙,一屋子的大明官员中,也就他认识西方的文字。
“郑皇亲,你觉得那些火铳是英格兰生产的?”
“这个……”郑芝龙低声道,“陛下,我朝现在对火器的管制很松,更不管火器出口,有火器流入清国也属正常……但这些英格兰国伦敦府造,恐怕是有人栽赃嫁祸!”
这大概就是火器生产野蛮发展的必然结果了……现在已经是洪兴三年了!从崇祯十七年开始,朱慈烺就一直在努力推动火器制造业的发展。
上海、南京、安平、佛山四大铁工中兴的产能不断扩张!而且还引入了水力锻锤、水力钻床这两种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机械。
所以火铳的产量不断提升,现在不仅可以满足明军的需求,还可以少量出口了——实际上佛山的火铳在明末时代一直在出口!
葡萄牙人甚至请过佛山铁匠替他们铸造铁炮(当时铸铁炮只有英国和中国能够生产),不过因为良品率过低而作罢。
“陛下,”礼部尚书钱谦益一听说有大明火器流入清国,马上就急了,“必须严管火器生产,以免东虏以中国之器杀中国之兵啊!”
第696章 该死的西班牙人!
严管?说的轻巧!
朱皇帝撇了一眼钱谦益,“郑皇亲说的不对,怎么可能有火器从我朝流入东虏?我朝火器比西洋稍差,又比日本国昂贵。纵有奸商图利,一定也是将西洋、日本火器输入北国。至于‘英格兰国伦敦府造’的字样,多半是有心人在栽赃!
郑皇亲,你说是不是啊?”
“是是是,陛下圣明!那些火铳不是日本货就是西洋货,也有可能是天竺所产。”
郑芝龙多机灵一奸商?被朱慈烺一提点,马上就知道这事儿不能往国内的奸商头上揽。
因为要管控火器出口就等于实行海禁了——火器怎么管?现在造个1000石(载重)的海舟就能大明大放的要求船厂给配几门3磅炮、6磅炮的。
至于火铳,那更是出海远航的必备品啊!不仅海商海盗要买,就连去静海军、金瓯军种地的农场主也是人人有铳……如果不是船船有炮,人人有铳,赤手空拳的出去也不是当殖民者,而是给人当奴隶的!
所以从对内管制的角度来看问题,殖民扩张真心不如闭关锁国啊!
而那些从大明口岸流出去的火器,会不会有部分流向清国,那是问都不用问的——百分之百有啊!
船一出海,就是自由世界!
没有王法,绝对自由!
所以有内外奸商把大明的火器贩卖去清国,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便大明的商人个个都是忠商,还能管得住那么多西洋商人?如果要杜绝明造火器入清,唯一的办法就是恢复海禁……
“郑皇亲,”兵部尚书吴襄这个时候忽然问了一句,“依你之见,是谁将日本或西洋火器输入清国,还顺手栽赃给英格兰国的?”
荷兰!肯定是荷兰人!
郑芝龙跟着荷兰人混过,他当过东印度公司买办,太知道这帮没良心的奸商为了银子都能干出些什么了!
“西班牙!一定是西班牙人!”郑芝龙咬着牙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