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奥斯曼帝国不是将主要精力用在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中,而是用在印度洋和南洋上,荷兰和葡萄牙人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范·迪门耸耸肩,“所以你们最好不要在殖民和海外贸易的问题上刺激奥斯曼帝国,如果他们把注意力从欧洲转移到印度洋和南洋,对我们两国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
刚刚做完晨课的克塞姆苏丹正坐在帝国议会大厅库巴尔提中的苏丹觐见厅内,通过一扇金色的窗户,关注着大厅内正在进行的会议。
奥斯曼帝国可以维持数百年的霸权,在政治上当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这个帝国是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真谛发挥到极致的!
虽然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帝国的统治民族,但是在今天的库巴尔提大厅中讨论国家大事的议会成员,包括大维齐尔、维齐尔、军事领袖、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大穆夫提、议会秘书等人在内,至少半数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人。
而坐在金色窗户后面的克塞姆苏丹同样不是土耳其人,她是个希腊女人,虽然被人尊称为苏丹,但实际上是个太后。15岁时以女奴的身份进入奥斯曼速度的后宫,并且被艾哈迈德一世所宠爱,并且生下穆拉德四世和易卜拉欣一世。
在1623年时,凭借着儿子穆拉德四世成为苏丹而获得了“垂帘听政”的权力,在八年后第一次归政。在1640年,勇猛善战但是没有儿子的穆拉德四世去世后,再一次“垂帘听政”,帮助患有精神病的儿子易卜拉欣一世执政。在1648年又废黜了易卜拉欣一世,将苏丹换成了孙子穆罕默德四世,继续“垂帘听政”直到现在。
不过克塞姆苏丹坐在金色窗户后面,而不是进入议事大厅和坐在长沙发上的重臣们一起开会,并不是因为“垂帘”,而是奥斯曼帝国特有的制度。
用中国的标准看,奥斯曼帝国的“相权”是很重的,在大维奇儿主持帝国议会的时候,苏丹甚至不必露面,只是呆在金色窗户后面看着,在想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再敲窗户。
如果遇到个懒惰的苏丹,只要让人放下窗帘,就能在金色窗户后面眯一会儿。
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克塞姆苏丹正打着哈欠昏昏欲睡的时候,她的外交大臣突然说起了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
“巴士拉的总督刚刚送来报告,说中国皇帝派出的一个庞大的外交使团抵达了巴士拉。”
财政大臣有些惊讶,“中国皇帝的使团?他们国家不是闭关锁国吗?”
“也许现在有所改变了,”帝国的维齐尔摸着自己的长胡子,“我想我们可以好好招待这些中国人,顺便了解一下东方的事情,也许会很有意思的。”
当当当……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黑太监敲响了金色窗户,帝国议会的会议便暂时停止了。
然后就听见黑太监大声喊道:“苏丹陛下要召见大维齐尔和外交大臣!”
第735章 朱皇帝,我们做朋友吧!
上了年纪的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和年轻一点的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居尔居帕夏一前一后走进了苏丹觐见厅,朝着在一张沙发上端坐的女苏丹弯腰鞠躬,然后就在另一张沙发上落座。
这两位奥斯曼帝国的高官也和克塞姆苏丹一样,并不是土耳其人,而是来自苏丹亲兵耶尼切里军团的外族人。
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提及奥斯曼帝国的停滞和衰败时,总是要把奥斯曼的近卫军制度拿出来批斗一番。
但实际上,能够从耶尼切里的童子军营一步一步晋升到帝国议会成员这样的高位,必然都是一些在军事和政治上都相当突出的人物。奥斯曼帝国可以维持那么长时间的强盛,就说明这套从耶尼切里军营里的“外来和尚”当中选拔人才的制度还是成功的。
要不然能用什么办法选拔人才?
从奥斯曼帝国腐朽的贵族中挑选人才吗?还是学中国,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考什么呢?
当然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也不等于可以避免奥斯曼帝国的衰败。
因为奥斯曼帝国就是一个必须要不断进行军事扩张才能维持强大的国家——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小亚细亚腹心之地有限的资源、土地,都决定了帝国必须不断获取增量的财富才能维持。
而不断获取增量,就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将会到处树敌!
同时,奥斯曼帝国的敌人们也会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对付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在欧洲,哈布斯堡帝国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抗奥斯曼帝国的需求所推动的。
而在东方的印度洋方向上,无论荷兰、葡萄牙、英格兰、西班牙这几家斗得多凶,将奥斯曼帝国排除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都是他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伊朗和印度的蒙古帝国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虽然他们都相信同一个真主,但是伊朗信的是什叶派,而奥斯曼是逊尼派,自然水火不容。至于印度的蒙古帝国……守着个吃用不尽的聚宝盆,当然要防着奥斯曼帝国来抢食了。
所以这个奥斯曼帝国放眼环球,居然没有一个朋友,混成这样也不容易啊!
而突然走向海洋的大明帝国,好像有成为奥斯曼帝国朋友的潜质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