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锡林郭勒盟的牧民跟着咱们过千里松林?”豪格低声问身边的乌云娜福晋。
乌云娜福晋笑道:“至少有15000户锡盟的牧民,另外还有两黄旗蒙古的5000户……贝勒爷,咱们可是满载而归啊!”
锡林郭勒盟就是由原来的苏尼特部和浩齐特部再加上一些林散部落组成的。苏尼特部和浩齐特部是察哈尔八大部之一,现在察哈尔部已经完全解体,原本附属察哈尔的八部也都各自独立。其中的两个跟随大明,五个跟随大金,还有一个还在漠北草原上游荡。
跟随大明的两部,现在都效仿五个贵妃万户斡尔朵的模式,进行了“万户化改编”,变成了多罗特万户和阿喇克绰特万户。万户化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在部落名号后加个万户了事。而是要建立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等四级军政体系。
在建立这套体系的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部落界限和身份限制,建立论功晋升和论功分配的制度,同时还要加强万户长或千户长的集权——五个贵妃万户斡尔朵实行的是万户长集权,而是四个归附的蒙古万户则实行千户长集权。不过不管是万户长集权还是千户长集权,这九个大明一方的蒙古万户(除了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和鄂尔多斯万户之外,其余七个万户都不足数)的凝聚力都大大提高,战斗力也大大增强。
而跟随大金国的蒙古各部,则开始实行盟旗制改编。盟旗制改编的目的也和万户制改编的目的差不多,也是想打破原有的部落界限和身份界限(打破身份界限的作用不大),建立起札萨克(每个旗的首领)集权。同时,还有削弱大部落首领的权力,加强大金中央对蒙古各部控制的作用。
在盟旗制下,各札萨克旗的扎萨克不是由盟长任免,而是由大金朝廷任免,虽然这些札萨克依旧由各部贵族充任……但是蒙古各部别的没有,就是台吉和塔布囊多!谁能当上札萨克,谁当不上札萨克,就看大金天聪汗的意思了。
通过盟旗制改革,原本乱哄哄一大堆的依附大金的蒙古部落,被改造成了呼伦贝尔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等五个盟。在大金国的控制力上升的同时,也有一些在盟旗制改革中失意的蒙古贵族悄悄带人走脱,去投靠了大明一边的各蒙古万户,或者干脆远走漠北——此时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还没有被明金双方实际控制。
而豪格在锡林郭勒盟初建,上下人心还不大稳定的时候,就率领他们东迁,肯定会造成一部分失意蒙古贵族的离去。所以在大队即将全部进入千里松林的时候,豪格就让乌云娜福晋带着人去点了一下数,看看自己到底能带多少人回千里松林以东——这些可都是他的蒙古心腹啊!
豪格上回已经在兀良哈大贵妃手下吃了大亏,这回可不敢再拿自己的老本去拼了!
第1891章 多尔衮倒斗入朝鲜,朱由检要饭去巴蜀
豪格的跑路,其实早就在黄台吉的计划当中。这位大金国镶黄旗的旗主贝勒可不是被大举北上的兀良哈、朱慈烜的母子兵给吓跑的。
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那对傻大胆母子提兵10000就杀奔大沙窝以北来了。
在他阿玛黄台吉的计划当中,这次大金国出兵的真正目标是朝鲜!
不是抢一把,而是全部拿下,以后就长期占有了!
虽然黄台吉还想和朱由检争一下蒙古大汗的位子,但是“吃饭饭”总是最重要的。
连朱慈烺这个三岁小儿都知道的道理,黄台吉那么老大一个汗,还会不知道吃饭最要紧?
而要吃饭,特别是让大金国腹心部的八旗大爷和包衣奴才吃饱饭,黄台吉就得多搞点牧奴、农奴来卖苦力。
大金国利出一孔,出人头地全靠砍人,种地放牧的事儿,主要就得依靠农奴牧奴了。
而大金国以区区一二百万人口(包括盟旗制下的蒙古人)养活那么多的八旗正丁和包衣奴才,剥削当然是很重的,而且又没什么奖励耕种和放牧的制度。所以农奴、牧奴都没什么干劲,而且也没什么本钱可以投资,劳动生产率当然提不上去。
在这种情况下,农奴、牧奴的生存和生产条件都极为恶劣,当然也就没办法满足八旗大爷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了……而八旗大爷们又只顾掠夺食物,根本不管农奴、牧奴们的死活,根本就是在杀鸡取卵。
所以大金国一遇饥荒,就会出现农奴、牧奴大量饿死的情况,而他们又是粮食和其他食品的生产者!
生产者总是大量饿死的后果,当然就是生产力无法提高甚至不断下降……而弥补的办法,当然就是去抢更多的生产者!
历史上后金(大清)五次入口,两次入朝,除了抢掠财物,就是为了抢人——牧奴、农奴在大金几乎是“消耗品”,抢来以后用不了多久就没了,只好再去抢!
现在大明的人抢不着,那朝鲜当然就是唯一可以抢人的地方了。
所以黄台吉这一回的布署,就是围绕着入朝鲜展开的!
什么宁远、金复,什么燕山、大宁,都不是黄台吉的目标。甚至当蒙古大汗也不是他的当务之急……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啊!
而八旗兵在秋收之前对宁远和金复二州的扑击,来势虽凶,但都是虚招,两路出兵加起来都没有5000人,所以一击之后,就只剩下虚张声势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