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万岁爷说有!”刘朝的语气已经放沉,“万岁爷说了,谷城县一定有闯贼的党羽!”说着话,他就把目光投到了一个十七八岁,长得矮壮敦实,皮肤晒得黑里透红的少年脸上,“李千总,你在谷城有些日子了,你说,这里有没有闯贼党羽?”
这少年名叫李双喜,是帐前少年军副总兵李自成的一个远方侄子,在少年军成立前就入了侍卫团,学的是步兵,已经念完了中队的课程,现在正下部队带兵呢!
也不怎么,就被朱由检派来了谷城。
他一来,谷城县这里当然就有了闯贼的党羽!
听见刘朝的问题,李双喜立即就大声回答道:“有!这里有闯贼的党羽!附近的老军山里就有……杀死老秀才的就是他们!”
刘朝点点头:“既然有闯贼的党羽,那就得捉拿!只有捉到他们,才能替老秀才报仇啊!
另外,万岁爷还说了,闯贼最喜欢用免粮免息蛊惑人心!所以叫地方上千万小心,如果有可能,也减免一些农户的租子和利息,让他们缓口气儿吧!”
“什么?督公,您说什么?”
“不是咱家说什么,而是万岁爷说什么?万岁爷说的,你们谁敢怀疑?”
朱由检说的当然假不了……就算有假,也可以做成真的!
其实现在的闯王高迎祥压根就没提出过什么免粮免息——高迎祥现在就是个占山为王的大王,躲在秦岭西部的某座大山当中,逍遥自在,免粮免息的话说给谁听?谁又信他?
但是朱由检还是把这个李自成、李过用过的口号搬出来送给高迎祥了。
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向襄阳府乃至整个湖广的巨室豪门施加压力。
现在可是湖广地方和大明朝廷博弈的关键时刻!
朱由检手里拿着的筹码越多,赢面也就越大!
在他看来,地租和高利贷就是地主们获利的主要手段——如果能用剿匪需要为名义,去触动这方面的利益,就不怕那帮襄阳士绅不哭着喊着去襄阳城求加税!
第1926章 求交税、求加税
被朱由检派到襄阳各府为民做主的青天当然不止刘朝一人了!
这段时间襄阳府下面各县都有不少人来襄阳城告御状。
既然有人告状,朱由检就不能置之不理啊,但是也不能胡乱审判。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大明律为准绳,进行公证合法的判决。
所以在做出判决之前,朱由检就派了大量的“青天”去下面调查,除厂臣刘朝之外,还有什么“彪”啊、“狗”啊、“孩儿”啊、“孙子”啊……都是魏忠贤时代就名扬天下的官员,个个都精通大明律,人人都愿意为国为民办好事儿。
另外,朱由检还怀疑有闯贼混在要饭兵当中搞破坏,那些打砸抢杀的坏事,很可能都是闯贼干的。
所以他就任命帐前少年军副总兵李自成专办襄阳闯贼,派出帐前武士前往各县,配合那些青天一起查案办贼!
这下襄阳府的士绅们可真是盼到救星啊!
李自成都亲自出马为大家伙儿抓闯贼了,襄阳地方还能不河清海晏?襄阳府内还能不士民安乐?
而对于襄阳皇城内的要饭皇帝朱由检来说,要饭的日子真是过得逍遥惬意,所以这光阴也飞快的逝去。转眼的功夫,已经是崇祯五年的九月了。
农历的九月相当于西历的十月,而小冰河期的农历九月,湖广一带的气温已经很凉了。在天气转凉的同时,湖广地区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秋收的季节,也由北往南,次第到来了。
和北方中原的情况相似,崇祯五年的湖广降雨量也偏大,不少地方发了山洪。但是大江大河都没有泛滥,所以整体而言,收成还算可以。
汉水两岸,襄阳城的周围,现在都是一片金黄色的稻海,处处显得那么的富饶安乐。
比襄王朱翊铭还能活,也更高寿的大名第九代楚王,生于隆庆二年,嗣楚王位已经52年的朱华奎,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襄王朱翊铭共乘一条龙舟,沿着汉水慢悠悠的而来,抵达了大明天子所在的襄阳城。
根据明朝的藩禁,二王(就藩后的亲王)应该不能相见的。但是襄王朱翊铭是奉旨联络湖广一带的诸王,自然不必遵守“二王不相见”的藩禁。而且限制宗室的各种藩禁,现在也在逐步取消当中。
根据朱由检目前的设想,北方非其所出的藩王能撤就撤,能挪就挪。毕竟北方中原在未来的十几年中还将遭遇连年的灾害,而且地力也早就耗尽,没有余力也不需要养活那些藩王了。
但是湖广、两广地区的情况却不同。
湖广、两广的人地矛盾在崇祯年间并不突出,而且民众的负担也比较轻。
湖广的田赋平均到亩,也就一亩一斤。即便九成的田不交税,余下的一成负担二百余万石的赋税,也就一亩一斗,对于湖广水土来说,实在不是个事儿——湖广的水田产量都在两三石之间,旱地如果用来种麦子,也能有一石多的产量。
收成那么高,交税那么少,朱由检再把藩王挪走,为百姓减负,那也太宠着湖广士绅百姓了……不如让他们充当巨室的领袖,和朝廷派出的巡抚好好商量着怎么交税收税。
而广东的田税负担比湖广重一些,两千五百万亩(广东的隐田比较多,实际上不止这个数)承担九十九万石,每亩不到四斤。不过此时广东的海贸非常发达,一个小小的佛山镇都能位列天下四聚,可是朱由检这个万岁爷却收不到几个商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