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孙传庭看来,这两年只要继续努力扩大帐前、殿前两军和骆驼骑兵的规模,使之达到15万左右,就可以展开复辽之战了……当然了,前提是大明国内得安泰稳定。
因此在出兵灭奴之前,大明得先来几年风调雨顺!从这个角度出发,崇祯皇帝不理睬张牙舞爪的黄台吉,一心扑在安内上也是对的。
只是这老天爷太不赏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赏大明百姓几个吃饱喝足的丰年?
……
“万岁爷……小的,小的真的能去凤阳府的五河县垦荒?”
问话的是一个感激涕零状的兵卒,四五十岁年纪,被太阳晒得又黑又干,在徐州城外的一初散发着臭味的窝棚里面,跪在前来赈灾的朱由检跟前。同棚的十来个男女,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大明皇帝。
这些都是驻扎在徐州的运粮军和运粮军的家眷,在崇祯五年的大水发起来前,他们都被徐允松集中到徐州疏通被泥沙淤积的运河。
没想到运河还没有挖通就再以次被淹,之前劳动全部白费不说,连朝廷好像都灰心了,要弃漕改海。
消息传到徐州,集中在徐州的运粮军顿时就骚动起来,差一点就发生兵变了。还好朱由检来的及时,还带来大批的帐前骑兵,而且还开出了一个让运河军的兵卒们无法拒绝的条件——去淮北垦荒!一户可以垦50亩,垦出来的土地还可以三年免税两年减半……而且在税收减免期过后,官府还会发给地契。
50亩淮北的土地当然没有那么香,哪怕加上免税期和产权,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再上朝廷要废漕保淮,并且开挖黄河入海航道后,那可就足够香甜了。
因为开挖黄河入海航道的工程一旦完工,淮北就不大会被水淹了!
淮北本是好地方,就是因为黄河的大水和泥沙所害,才让淮河平均两年半泛滥一场的。
如果黄河改了道,不再夺淮入海,那么淮北可就要好起来啦!
当然了,朱由检并不是不给这些落难的运河兵其它选择,他们可以不要淮北的50亩土地(给一户的),而选择上海滩区区半亩宅地。
“老人家,你还可以去上海……给半亩宅地,就在上海商市的淮海大街上,那可是好地方啊!”
朱由检耐着性子想把没人要的上海户口和淮海街上的白地“推销”出去。
可是这事儿真没想象当中那么容易。
傻瓜才会用五十亩土地换半亩土地……谁管这宅地在哪儿?在哪儿也不当饭吃啊!
至于上海商市的吏员兵卒,大家伙就更没什么兴趣了。
淮海大街上的半亩宅地都没兴趣……别的事儿还有啥好说?
“万岁爷,”那运河老兵摇摇头,“小的不去什么上海……小的守着淮北50亩旱田,老老实实种地就知足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上海的宅地,不过半亩,怎么和50亩淮北农地相比?做个数学题就知道了,50亩是半亩的一百倍啊!
选择去上海不成傻子了?
所以朱由检这几天见到的运河老兵,几乎都选择去淮北种地,上海滩可没几个人想去啊!
想到上辈子包租王的摇钱树居然被人嫌弃了,朱由检也只剩下感慨了。
真是物是人非啊!
访贫问苦归来的朱由检,满腹都是感慨的回了行宫。才一进大堂,就看见新任的总参议陈奇瑜已经等在那里了。
“万岁爷,不好啦,贼奴的10万大兵要打来了!”
“不怕,”朱由检摆摆手,笑道,“有皇太侄在,当然万无一失!”
听了他的话,陈奇瑜也有点苦笑不得,朱慈烺才多大?小屁孩一个,能有什么用。黄台吉要输给他,以后还有脸见人吗?
“万岁爷,”陈奇瑜摇摇头,双手递给了朱由检一本奏疏,“皇太侄子想要去宣府坐镇!您还是赶紧回北京去吧!”
“朕不回去!”朱由检斩钉截铁道,“朕接下去还要去山西!”
什么?去山西?陈奇瑜实在不明,朱由检这个时候去山西能干什么?山西这个省份也没什么贼寇,好像也远离奴贼的大军。
“山西有流寇,”朱由检看着这个反应还有点迟钝的总惨议,“朕带兵去山西,那里有要紧事情要去做!那可是一件关系到我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
第1946章 黄台吉你还不如老鼠!
山西哪儿来的流寇?
在徐州城外的云龙山行宫内,总参议陈奇瑜、翰林学士周延儒、总理河道都御史张国维、抚治淮北骆思恭、淮东总兵骆养性、帐前军总镇曹文诏等人、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厂臣刘朝等人,听闻流寇入晋的消息后,全都大吃一惊。
崇祯二年八月朱由检亲征府谷之后,山西方面就沿着黄河布署重兵加以防堵。而且由于大量的陕北丁壮不是从军报国,就是南下要饭,都已经不在陕北当地了。所以陕北这几年虽然年年闹灾,但是治安情况非但没有恶化,而且还在不断好转当中,也没听说有什么巨贼活动。倒是六盘山周围的州县都上报过发现高迎祥、罗汝才等西贼的踪迹。
这些西贼又没插上翅膀,怎么可能一下就从六盘山飞到山西去?
再说了,现在甘肃、临洮、固原三镇一方面围堵六盘山上的贼寇,一方面也没有大举进剿的意思。那些贼寇在六盘大山里挺滋润的,何苦下山往山西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