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左侍郎刘策听了这话,总觉得有点不妥,“万岁爷,您这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啊!”
朱由检一摆手,“忌什么?朕有孙大炮,不怕打这种步步为营之战!
刘侍郎,你拿着朕的手诏跑一趟宣府,补上条旨和科抄,然后亲自去袁崇焕军中督战……一定要好好给朕看着袁崇焕和祖大寿!”
朱由检让刘策走这一趟,也是为了让刘策找袁崇焕、祖大寿两人报仇——前世的刘策虽然是让朱由检降旨斩首的,但是这事儿归根结底还是袁崇焕的锅!
所以这次一定要好好折腾一下这两位,可不能让他们太舒服了!
第1953章 十四叔不要怕,朱慈烺才五岁
口外的坝上草原,现在已经迎来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原本白茫茫一片的原野,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披上了嫩绿的衣衫,连天空上的蓝天白云在这个季节都显得格外鲜亮。
在西林河流域和答拉海子以东,被冰雪覆盖了几个月的千里松林,现在也迎来了复苏的春天。盎然的绿意和生机,布满了无边无际的林海。
在一条横穿千里松林的林间大道上面,行走着一支10000余人的后金八旗兵(其实是八乘八旗兵),这种军队携带了大量的补给。一辆辆马拉大车,上面堆满了粮袋。这些大车后面,还跟着三四百峰骆驼,这些骆驼背上也驮着东西,大多是一袋袋的行礼。
也有几十峰骆驼背上驮着个特质的驼鞍,鞍上不能坐人,而是架着一门小小的火炮。这种火炮是骆驼炮的一种,名叫鞍载炮,顾名思义就在骆驼鞍上的火炮。
鞍载炮的重量不大,也就四五十斤重,可以发射五六钱重的弹丸或铁砂。实际上就是一门虎蹲炮,只不过被架在了一个沉重的木鞍上。
发射的时候,要先连鞍带炮从骆驼背上扛下来。再摆放到平地上,左右前后再堆几个沙袋就行了。
因为有个骆驼随时可以当苦力扛炮,所以鞍载炮的机动性可比虎蹲炮强太多了。
而火炮的机动性在野战中的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
这种武器并不是后金发明的,而是从兀良哈大贵妃的骆驼军那里抄来的。
兀良哈大贵妃的骆驼军团一开始只有驼城战术和三眼铳。
但是到了崇祯四年、五年的时候,鞍载炮和骆驼铳(其实就是斑鸠铳)开始大量出现,使得骆驼骑兵快速实现了火器化。
其实这个时代中亚、天竺的骆驼骑兵就是以骆驼炮称雄战场的!
将骆驼和重火铳、轻火炮组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正确的用法。
这种骆驼炮兵虽然不足以对抗拥有野战火炮的欧式军队,但是对付没有强大炮兵的对手是足够了。
在兀良哈大贵妃那里吃了骆驼炮的亏的后金军,立马就照葫芦画瓢——虎蹲炮他们早就有了,骆驼也不缺,两者结合也没多大难度。
不过后金的火药供应不足,没有能力装备太多的骆驼炮,也没地方去买斑鸠铳。
所以黄台吉只能给满八旗、汉八旗配备上了骆驼炮牛录——一个旗只有一个驼炮牛录,几十门驼炮。
至于骆驼铳,可就没有了……
多尔衮和他两岁的侄子福宁也骑着峰骆驼在行军,叔侄二人,共乘一峰骆驼,看着就亲近啊!
多尔衮今年20出头,不过身体一直不好,虽然有不少妻妾,但是却没有一儿半女,看见兄弟们都升级当了老爹,心里当然是羡慕的。这次得到机会带着2岁的福宁出远门,当然得趁机过一把当爸爸的瘾。
所以这一路上,他经常会让福宁和自己一起骑骆驼,还会和他讲故事,告诉福宁这一次出远门是为了什么?
当然了,他也不能太老实了,把自己的阴谋都交待了——他把2岁的福宁从黄台吉身边骗出来,自是有不可告人之目的的。
他的目的是为了把豪格从黄台吉继承人的位子上拉下来!
因为多尔衮三兄弟和豪格一向是有仇怨的,豪格的生母乌拉娜氏本是黄台吉的继福晋,但是因为怠慢了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被努尔哈赤下令休弃——乌拉娜氏可不是黄台吉的妾,而是正室。嫂子怠慢了小弟弟,这怎么都不是休弃的理由啊!
而且黄台吉当时还是四大贝勒之一,而多铎在宗室当中排第七,地位低于黄台吉……
所以这事儿在豪格看来,就是多铎利用自己得宠,进谗言害了乌拉娜氏,也让豪格从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
如果将来豪格成了大汗,还能有多铎的好果子吃?而多尔衮和多铎的关系最好,两人同气连枝,当然不能看着小弟弟倒霉。
因此多尔衮早早的就开始算计豪格了!
当然了,保着福宁出征也是有为公的成分……黄台吉的确不能去和五岁的朱慈烺交战。
因为千里松林以西的形势对大金不利,大金兵很可能打不赢,到时候黄台吉怎么下台?
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打败了……这还当什么蒙古大汗?
这事儿要不了多久,就能传遍整个蒙古,连漠西蒙古都能知道,到时候都得看大金国的笑话。
不过在接了保福宁出征的差事后,多尔衮却有点心神不宁,总觉得哪儿不对了!
朱慈烺只有五岁,以聪明贝勒多尔衮的本领,一个平手总不难吧?
可是为什么总有不祥的预兆在多尔衮的心头涌动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