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把自己的总督衙门摆在宁远就知道他对自己的督标多么有信心了!
而且朱由检也是内行,什么兵好,什么兵烂,一看就知道了……在62000蓟辽军列队的时候,他已经看出袁崇焕的6200标兵是其中最好的步兵。
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他们的兵,都是围绕家丁骑兵进行作战的。只有袁崇焕的6200标兵是真正的步兵,编制抄了朱由检的帐前步军和殿前步军,编了一个亲兵队(骑兵)和6个步兵营(每营1000人)。只是火铳兵比较少,每营只有100人,另有200弓箭手。
而袁崇焕平日对自己的标兵也的确不错,待遇好,升迁的机会也多——袁都督经常命令自己的标兵出击去和后金军打一些小仗,既能积累功勋,又能锻炼队伍,所以他们也不是特别怕后金兵。
现在到了需要标兵们效死力的时候,他们当然也不含糊!
看见手底下人的士气鼓起来了,袁都督终于也放心了,让人牵来了战马,然后上马带着亲兵巡视大阵了。
刚刚摆好的大阵是以5个营方阵在外围,摆出一个却月型,还有一个营方阵居中,保护袁崇焕。
“为袁大人效死!”
“和奴贼拼了!”
下面的士兵看见袁崇焕挺有种的,士气自然起来了,全都疯狂的欢呼起来了。
欢呼声传到了对面的后金军战线——是战线不是战阵,就是几十小股的骑兵散在小凌河北。
豪格和阿敏就在其中一队骑兵当中。
两人都站在马蹬上,举着个千里镜在看明军的表现,越看越觉得不对啊!
袁崇焕真的拼命了!
至少五千亲兵组成了几个靠得很近的方阵,真是长枪如林人如虎啊!
“没想到这个袁崇焕真敢孤身犯险啊!”
阿敏也大吃了一惊,他和袁崇焕当了好几年的对手,从没见过这样的事情。
豪格问:“怎么样?能灭了这些南蛮子吗?”
“能!横竖就是几千人。”
第1962章 火枪队长袁摇旗
大明崇祯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辽西小凌河战场上的形势是这样的。
明军大部队在小凌河以南列阵展开,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因为明军的侦查骑兵被小凌河阻挡,所以搞不清对岸后金军的虚实。因为搞不清虚实,所以朱由检就派出了自己手头最强的步兵——蓟辽总督的督标,还让袁崇焕亲自带领,过河去结成坚阵。
在袁崇焕的6200步兵结阵完毕后,朱由检又命令侍卫团炮营的渡河官兵和蓟辽军炮标的一个营一起渡河,同时也将4门12斤红夷短炮、4门24斤黑锅炮、8门3斤野战炮一起运过河(这些火炮除了4门黑锅炮是根据朱由检的命令从大宁拉过来的,其余都是蓟辽军的炮),开始在袁崇焕的督标军抢下来的滩头阵地上设立炮兵阵地。
而后金军那边,就是豪格带来的14000人(其中包衣占了半数)和阿敏的7000余人(他们主要是镶蓝旗满洲、镶蓝旗汉军和镶蓝旗朝鲜的兵丁),拢共就21000余人,总兵力只有对岸明军的三分之一。
不过后金军也不是没有胜算,因为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而且因为明军的骑兵之前没办法渡河侦查,同时后金军又故意大张声势,虚建大营,广立旗帜。所以明军直到战役打响,也不知道后金军的真实实力,甚至还认为黄台吉就在锦州。
另外,后金军的21000余人也不是平均分布在漫长的小凌河沿岸的,而是集中在锦州城内和锦州城南的一个大营当中。用来看守小凌河北岸的只是十个木堡和千余骑兵,靠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挡明军大举渡河。而且小凌河的宽度有限,布署在河南的12斤红夷短炮和24斤黑锅炮都能把炮弹准确的轰到北岸守军的头顶上。
所以,后金军只是用这千余骑兵和十个木堡遮蔽战场,不让对手窥探到己方的虚实,同时掌握渡河的明军的动向。而后金的主力,则在养精蓄锐,等着明军半渡时发起致命一击。
而现在就是半渡而击的机会!
刚刚巡视了一遍那五个顶在前沿,组织了个大却月阵的长枪方阵的袁崇焕,才回到那个摆在却月阵后方的中军方阵,就听见了手底下人大喊了起来:“奴贼上来啦!好几千人……”
奴贼啊!大量的奴贼!第一波就是好几千,后面的当然就更多了!
袁崇焕心里当然是害怕的!
他这几年虽然带兵去锦州城外割过几茬燕麦,但那只是在欺负实力不足的阿敏。而且袁都督每次都捡农忙的时候出兵,就是瞅准了后金不可能放着广阔田野里的庄稼不割,点集大军来锦州和自己拼命。黄台吉要真来了,袁都督一准开开心心跑回宁远去死守——只要黄台吉点集大军误了农时,袁都督就算赢了!
因为袁都督去锦州割庄稼时,打得就是兵粮战的主意。
现在蓟辽军有粮,而后金国乏粮!
蓟辽军有整个大明朝提供补给,而且还有几十万返回辽西的辽民帮着种庄稼,蓟辽的兵将完全是脱产的。所以他们可以在农忙时出兵,去破坏后金的生产。
而黄台吉也能忍,任凭袁崇焕在锦州割庄稼,就是不出动大兵……
但是现在不是农忙时节,现在都入夏了!
所以黄台吉一定带着大兵来了锦州,袁崇焕知道自己这回凶多吉少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