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父皇好啊!
朱慈焕感动的都要哭了,“父皇,那25万两是您的养老钱,儿臣不能拿……”
他也知道崇祯上皇没什么积蓄,别看崇祯一年有100万两的金花银,但是崇祯的妃子太多,儿女也太多,花钱真如流水啊!这几年都有点入不敷出了,根本攒不出几个钱。
崇祯摆摆手,笑道:“这25万当然不是送你的……朕拢共就存了50万两,这25万是朕投的本钱,你赚了钱后得给朕分红!”
朱慈焕非常肯定的点点头,“父皇,您放心,儿臣有把握的,这买卖赔不了!”
“真的?”
“真的!”朱慈焕说,“真的赔不了!”
崇祯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朱慈焕这时又想到什么,眉头忽然一紧。
“怎么啦?”崇祯问,“是不是觉得没把握了?”
“不是,不是……儿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是吗?说来听听。”
朱慈焕说:“父皇在儿臣这里投钱的事儿……能不能别告诉大哥?”
崇祯笑着说:“你是怕他唠叨吧?你大哥这人……怎么说呢,的确有点刻薄,行了,为父不说就是了。”
崇祯上皇将来一定会为今天答应朱慈焕的事情后悔的,因为他很快就要和自己的养老钱说永别了!
如果他把这事儿和朱慈烺说了,朱慈烺一定会把朱慈焕叫去臭骂一顿的。
因为朱慈焕的股票行在从事的拆股生意,看似没有风险,也很好赚,但实际上风险还是很大的——这种拆股交易模式已经发展成了类似坐庄和做市的交易,股票行本身即是庄家又是做市商,而且往往会融资进行操作,一旦股票价格大跌,没点实力没点眼光,真的会赔个倾家荡产……
第1138章 滚开,你个姚扒皮!
“王爷,王爷,您这是做什么呢?小的,小的没错什么吧?重庆股票行每个月都赚啊,赚得不少了……什么?这,这银票是,是太上,太上的?”
上海,金陵街,气派的海商银行大楼的一角,刚刚开张没多久的重庆股票行的掌柜房内,正在上演大快人心的一幕。
上海股票牙人行内非常遭人恨的大牙商,被人称为“南霸天下一条狗,上海滩上姚扒皮”的姚大桥马上就要被赶出他一手创立的重庆股票行了。
姚扒皮当然不是好人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姚扒皮”那么难听的绰号。不过这个绰号并不是从上海股票圈里叫起来的,早在姚大桥投入日南郡王朱慈照门下充当御用商人的时候,就有了姚扒皮的绰号。
当时姚大桥在暹罗的洛坤府开米行赚了一点钱,又不安分了,想要找赚大钱的机会。于是就再次冒险出海,跟着郑家的商船到了金瓯军,寻到了在金瓯军任职的湖北老乡彭子勤,想要在金瓯军做木材生意。而彭子勤当时正准备跳槽去静海军当官,所以就顺带着把这个老乡一并带去了静海军,投到了日南郡王门下。
而日南郡王府一直在做亏本买卖——日南王府穷啊,就守着点土地,又租不出什么好价钱,当然得想办法增收了。所以抵达占城地方后,邱梦梅就开始做买卖,开了不少船行、铁行、米行、旅店、酒楼、木行什么的。
可是不管什么行,都是开一个赔一个,赔得邱梦梅成天唉声叹气,愁都快愁死了。
就在这个时候,专业奸商姚大桥被彭子勤推荐给了邱梦梅。
亏得没办法的邱梦梅就只好让姚大桥接手王府的一大摊子买卖。而姚大桥接手之后,原本跟着邱梦梅替王府做买卖的“老臣子们”就都倒了霉,各种各样的考核一大堆,凡是做不到的,挨骂扣钱都是轻的,严重的还要开革!
这些“老臣子”可都是从湖北一路跟随而来的,不少人还护着朱慈照和邱梦梅“千里转进”,都是有功劳的,姚大桥拿他们开刀,真是有点活腻味的意思。
如果不是邱梦梅那个没见识的娘们挺他,他早让人给砍死了。
还有更遭人恨的呢!
姚大桥接管王府的生意后,把船行、铁行、米行、旅店、酒楼这一堆亏本买卖砍了个干净,最后只留下贩运木材一个买卖,然后又开了个象牙行。其中木材行专门为广州、泉州、上海和南京的船厂供货,专门为大厂供好料。
而象牙行则拉上金瓯军和郑主、阮主一起搞垄断。
他这么个搞法,钱当然是赚到了,可问题原本管造船、管打铁、开米行、开旅店、开酒楼的那些老臣子怎么办?
都给他裁掉了!
虽然日南王府会分配土地给这些人,但是这些人之前跟着王妃吃香喝辣,现在就剩三五百亩薄田,怎么能答应?
上上下下没有不恨姚大桥的,姚扒皮的绰号就叫起来了,跑到邱梦梅那里告状的人真的快把王府大门给挤破了。
不过邱梦梅也真是糊涂,这么一个坏蛋,她愣是被其蒙蔽了好几年,直到日南王府改易洛坤时,才把姚扒皮逐走——不逐走不行了,移镇之后又需要老臣子们带着子侄去砍人了……
灰溜溜离开占城的姚扒皮也没再回湖北老家,而是去了上海滩,用他在占城赚来的钱买了地皮,盖了几栋楼放租,还剩下几万两银子就被他拿到证券市场上去投资了。
对于股票、债券,他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上次在武汉时亏得只剩半条街,这一次在上海却是赚了不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