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传播的消息,这位皇帝已经在用爵位和土地,为这十二个藩属公国招聘重臣了……他甚至将招聘的消息刊登在了报纸上,连巴达维亚本地出版的一份华语商报上都转载了这个消息!
原本在万丹宫廷作客,并游说万丹苏丹加入反对天朝的“马六甲同盟”的马特索尔科总督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不得不中断了访问,急急忙忙赶回巴达维亚坐镇。
在返回巴达维亚的途中,他就下达了在巴达维亚实行动员和戒严的命令。
动员的对象是所有居住在巴达维亚的成年荷兰人男子——巴达维亚的常备军人数太少,只有区区2000人,而且他们还被巴达维亚的华侨所牵制,根本无法离开城市作战。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出兵马六甲,马特索尔科总督必须进行动员。
至于戒严就更加必要了,因为巴达维亚的华侨并不是手无寸铁的……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组织,比如同乡会和儒经学堂,还以儒经学堂和大明使馆为核心,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华人会。
马特索尔科总督现在可真的是被内忧外患给包围了!
对这位东印度公司的总督而言,除了坚固异常的巴达维亚棱堡(位于巴达维亚市区北面),大概没有一处地方是真正安全的了。
即便宣布了戒严,即便巴达维亚中国区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东印度公司雇佣军,马特索尔科也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安全。
他知道,不到明军大兵压境,他是不能驱逐巴达维亚城内的华人的,至于屠杀更是想都不敢想……因为他背后站着的不是一个伟大的帝国,而是一家贸易公司!阿姆斯特丹的股东们对于东印度公司这些年来所提供的分红非常满意,而这些分红的最终来源,就是和中国人的贸易以及依附于贸易的金融服务。
第1176章 大明没有野心,大明只有仁义
“总督阁下,明国领事韦青木先生正在会客厅等候您,他希望总督府可以取消戒严的命了……总督,您要不要见他?”
马特索尔科总督刚刚钻出马车,他的一个秘书就废飞快的跑过来,告诉了他大明使臣来访的消息。
“就知道他要来的,真麻烦啊!”马特索尔科嘟囔了一句。
说实话,他是非常羡慕自己的前任们在处理华侨问题上的随心所欲的。那时巴达维亚没有那么多强有力的明国商行,也没有常驻的明国使团。所以华商们挨了欺负也只能忍着,最多也就是毫无效果的请愿。
对于巴达维亚的总督而言,哪怕再富有的华商,也不过是待宰的肥猪。肯合作的就给个“甲必丹”的名义,让他们去以华制华。不肯合作的,呵呵……
可是现在时代变了!
首先,那些来自大明本土的强有力的商行是不能随便拿捏——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许多业务必须和它们合作,要不然公司的利润就会大幅下跌……
其次,由这群强力商行联手兴办的儒经学校也非常扎手!这些学校虽然以儒经为名,但是其课程设置却非常多样,讲究允文允武,亦儒亦商。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儒经》,还要学习算学、商学、法学和武学!其中的武学可不是练拳脚,而是练火枪!一开始练的是火绳枪,后来改成了燧发枪!
在这些儒经学校的带动下,现在定居巴达维亚的华商二代们几乎人人有枪!
而和这群人人有枪的华商二代们一样让人头疼的,则是满脸堆笑的大明驻巴达维亚领事官韦青木了。
这个家伙是个华商四代,他的家族落户爪哇岛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没成立呢!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在万丹经营,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巨商。再到后来,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建立殖民地,努力招商,就把韦青木的爷爷韦宝招来了。这个韦宝后来和另外一名华商首领苏鸣岗一起,成为了巴达维亚做最处的两位华人甲必丹。
而在苏鸣岗去世后,韦宝的儿子,也就是韦青木的父亲韦鼎就成为了巴达维亚的华商首领。
但是出生在这个两代人都亲荷的华商家庭的韦青木,却因为先后在巴达维亚儒经学堂和南京大学堂求学,从而进入了大明朝廷的外交体系(这样的经历当然是刻意安排好了的),最后成为了大明朝廷在巴达维亚的代理人。
通过这位韦大领事,大明朝廷和巴达维亚当地的华商就算搭上线了——仅仅是搭上线,因为朱慈烺从来就不会对南洋华侨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更不会一次性向巴达维亚的华侨提供过多的军事、外交和政治上的支援。
因为朱慈烺非常清楚这帮背井离乡去爪哇岛谋生的华侨不仅没有多大的力量,而且也没有驾驭强大力量的能力和思想准备。就算给他们足够的燧发枪和大炮,他们也当不了殖民者,也赶不走荷兰人。
所以朱皇帝对巴达维亚华侨的政策就是提供有限的帮助,同时输出新儒学,培养具有一定战斗精神的新华侨。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驻巴达维亚的使团,还是那些有力的大明商行,还是儒经学堂的老师,都无一例外的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大明对巴达维亚和爪哇岛没有任何企图……而且,荷兰是大明的好朋友!
可别以为这种温和的路线会让马特索尔科总督感到舒服,恰恰相反,这位荷属东印度的总督情愿中国人采取激烈对抗的路线,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反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