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明军海军素来讲究标准化作战,也就是照着书本打仗!
海军司研究了大明自己和欧洲那边的海军战例后,总结了“决战模式”、“护航模式”、“登陆模式”、“守备模式”、“反击模式”等五大作战模式,并且针对每一种模式,制定出了几种对应的编队和战斗预案……而且还把这些预案编成了书本,直接发到了每一位海军舰长手中,每一艘舰艇的舰长室里也摆了一本!
如果打起来的时候由于过度紧张忘记了……还可以现学现用!
这种指挥在全世界的海军当中也就大明才有了……
而这本书戴维·琼斯手头也有一本——本来就是他参与编写的嘛!还能瞒得住他?
所以大明海军是怎么打登陆战的,他可知道得一清二楚。
“现在他们应该是照着《战斗指示》中的登陆模式进行布署的,在登陆分队之外,最多只会有两支负责战斗的分队。”戴维·琼斯对特罗普说,“我们的侦查船在淡马锡道以西的海域发现的编队,应该就是其中的一个战斗分队。在淡马锡岛的东面,应该还会有一个规模差不多的编队存在。
我们的侦查船报告说发现了一艘应天府级,那么在淡马锡岛东面还会有另一艘应天府级。两支编队都会以应天府级为领舰和旗舰,再加上几艘经过改装的‘飞翔级’组成战列线队形进行机动。
至于明军海军的登陆编队中的战斗舰艇,应该是以州县级的硬帆轰击炮战舰为主力的。”
特罗普抱着胳膊,思索着说:“如果他们的一个战斗分队发现了三艘议会级呢?会不会逃跑?”
“不会。”戴维·琼斯摇摇头,“大明海军号称见敌必灭,在《战斗指示》中很少有避战退却的内容……当然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勇敢,而是因为他们主力舰航速比较慢,很难逃脱敌人优势兵力的追击。”
现在明朝的造成业已经可以独立设计和建造软帆战列舰了,不过他们的设计水平比英国、荷兰还是差了一截,设计建造出来的轰击炮战列舰存在“小而慢”的特点。究其原因就是还没有吃透软帆技术,所以设计的比较保守,造成船速上不去,所以就不敢把船只的吨位往大了造,因为造大了就更慢了。
特罗普笑道:“这就好……我们可以先吃掉他们的一个分队,然后再去打掉第二个,最后收拾他们的登陆分队!相信打完这一仗后,中国人就该知道谁才是海洋上真正的霸主了!”
戴维·琼斯的确是非常了解大明海军的!
他和特罗普的这一番分析,居然把施琅和刘国轩这两位南洋登陆舰队正副提督的布署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施琅和刘国轩这个时候正各自率领一个战斗分队,在淡马锡岛的东西两侧海上警戒巡逻。
两个分队的组成完全一样,旗舰都是一艘应天府级,接着是两艘飞翔级,再是四艘军卫级,最后是四艘千户所级。这样一个编队就是11艘战斗舰艇,另外还有几条担任侦查和护航任务的桨帆船。两个编队合计就是22艘战舰。
其中的飞翔级都进过了两次改建,第一次是在甲板上加装回旋轰击炮,第二次则是全面大概,拆除了全部的火炮,然后又对两层炮加班进行大改。封闭了下层炮甲板,只留下了上层炮甲板进行了炮舱化改建,也就是将直通的炮甲板改造成了一个一个的隔间,每个隔间放两门可以发射开花弹的15斤加农炮。一共修了12个火炮隔舱,总共就是24门15斤加农炮。原本安装在上甲板上的重型回旋轰击炮在这次大改造中被完全取消——因为大明海军造船局的人还是觉得应该把所有的轰击炮都放进经过加固的炮舱才放心……
而军卫级和千户所级,则是缩小版的应天府级。
其中军卫级都以军卫的名称命名,载重五百吨,三桅杆,平甲板,一层共9个炮舱,可以配备18门15斤加农炮。
而千户所级则以千户所的名称命名,载重三百吨,二桅杆,平甲板,一层共5个炮舱,可以配备10门15斤加农炮。
除了这四个型号的战舰外,在淡马锡岛周围还有一种州县级的硬帆轰击炮舰,是鸟船型的轰击炮舰,载重五百吨,一层共7个炮舱,可以配备14门15斤加农炮。
不过这种州县级一般不参加舰队决战,而是用于护航或支援登陆。因为南洋登陆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登陆,所以配备的州县级不少,数量多达24艘。加上两个战斗分队的22艘战舰,总共有46艘战斗力较强的战舰!
以数量而论,实力可比特罗普的舰队强多了。
虽然东印度公司为特罗普凑了一百来艘武装商船,但是大部分武装商船都太过单薄,也很难加装轰击炮,而且巴达维亚也没那么多的轰击炮可以用。
所以特罗普最后只选中了其中的18条进行改造,再加上他从欧洲带来的14条新式炮舰,总共也就是32条战舰。
第1190章 发现老师
大明洪兴十七年,七月初十。
马六甲海峡,一支由十一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正沿着马六甲半岛的海岸线走着之字形航线,缓缓航行。
领头的是武汉府号,这是载重820吨的新式轰击炮战列舰,刚刚服役不到两年,却已经进行了一次改装,挪走了上甲板上4门没有遮盖的大口径轰击炮,同时将炮甲板的炮舱增加到了16个,配备的火炮也改成了15斤青铜加农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