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抢救大明朝(下)_大罗罗【完结+番外】(259)

  罗可苦苦一笑:“太孙要真不操心,又何必在缅甸折腾出那么多事情出来?连水师舰队都有了……”

  被人说中了心事的李继成只是轻轻吐了口气,“罗可,你怎么看?我在缅甸的折腾可是徒劳?”

  罗可也叹了口气,“徒劳不徒劳的,就看太孙想要什么了?”他压低了声音,“若是想在缅甸一隅为王,延续大顺血脉,当然不是徒劳。可太孙若是想要靠着经营缅甸的收入挽救整个国家……”

  李继成眉头大皱,“形势真有那么严峻?”

  罗可又是一叹:“陕西前线犹可支撑,毕竟打了那么多年,各处都已经遍布堡垒山寨隘口,谁想要突破都不容易。但是我大顺的国力却在渐渐枯竭啊!”

  “不至于吧?”李继成似乎心有不甘,“朝廷都坚持那么多年了,不也挺过来了?现在缅甸这里已经有点收益了,应该可以填补一二吧?”

  罗可摇摇头:“巴蜀云南的地要尽了!这几年授田越来越紧,而且朝廷还开始严厉限租,不让府兵户多收,听说还要实行公兵分租改革……现在许多府兵户就已经入不敷出,如果再分一份给公府,只怕要大量破产了!”

  大顺毕竟是农民政权的根底,第一代的老人们都还在,对农民还是同情的,而且还有襄阳府、南阳府因为土地问题被颠覆的教训。所以入川后的大顺政权还是非常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的,一开始的时候搞均田授田,还给农民留了七成左右的土地。因此在大顺入川的头十年中,还真有一点安乐小康的局面。

  可是随着二代府兵渐渐长大和明顺长期拉锯战的开始,府兵对土地的需求日增,大顺朝廷不得不进行“再均田”,取百姓之田以养府兵——当然了,再均田并不是简单的掠夺,而是最大限度考虑了百姓承受能力的土地再分配。

  通常的做法是有取有补,取民熟田,补民生地;取民平田,补民山地;取民川田,补民缅地。而且大顺朝廷还一再严旨限租,将府兵户所取之租的上限严格卡在土地产出的三成,同时还禁止驱佃。

  由于大顺朝廷所收取的租调庸中的租大约也要占到土地产出的两成(不是朝廷实收,而是农民的实际负担),所以再均田对四川云南的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不过因为府兵田不给朝廷交租,所以府兵占田越多,朝廷的收入就越少。随着大顺的府兵户突破了60万,大顺朝廷的田租收入正在接近枯竭,而失去田租的大顺朝廷是没有办法支撑长期战争的,不得已之下大顺朝廷就想出了公兵分租。

  当然了,这个公兵分租在名义上不是要去分府兵户的收入,而是向租种府兵土地的农民再收一份租,理论上是亩产的一成。三成再加一成就是四成,而且给朝廷纳租是要承担运费的,大顺的基层官吏们还要“吃”点,所以实际上的负担还要高一些……大顺朝治下的农民怕是要越来越苦了。

  李继成皱眉道:“限租是为了养民,如果不限租,府兵户还不把小民吃干抹尽了?如果闹得兵逼民反,咱们大顺朝就要内忧外患了!

  至于公兵分租也是没有办法的,那么大的朝廷要吃要用,前线各处还要供应军粮,工商所入又太少,朝廷只能向农民再收一份了……如果咱们这次天竺之行能有所获,情况应该会有好转。”

  “难难难!”罗可连说了三个难。

  李继成看着罗可,“难?难什么?你担心抢,不,不是抢,是天竺的地主和贪官不愿意助饷?”

  “这倒不是,”罗可摇摇头道,“太孙这次一定可以满载而归,可是……现在朝廷缺少的不是黄白之物,而是实实在在的粮食和物资啊!

  天竺距离川陕那么老远,天竺的地主和贪官所助之饷,也运不过去啊!”

  李继成笑了起来:“额已经想好办法了,在天竺所获可以用来向荷兰人购买燧发枪,有了燧发枪,额们的府兵许就能打垮吴三桂了,若是能夺取陕西,额们大顺的局面就能开了!”

  听李继成这么一说,罗可也只能点头了,不过他心里面却不是很认同李继成的想法。

  现在陕西前线早就是堡垒遍布,根本不是几万支燧发枪可以打开局面的。

  而且大顺现在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不在军事上,而在于四川云南的那点土地实在负担不起多达60万的府兵户和长期的明顺战争了!

  现在大顺实行的府兵制的根底是以地养兵,如果能够通过战争夺到有经济价值的土地,那么府兵制就能良性循环。可现在的问题是大顺的敌人大明已经中兴成功,而且还采取保守的固守战略,把大顺堵死在四川云南的大山里面。而长期的战争,又让大顺的府兵恶性膨胀,这样下去,早晚要把自己给胀死!

  第1226章 首陀罗们,迎闯王啦!

  “迎闯王”号战舰的舰艏犁开一道雪白的浪花,航迹笔直向西。甲板上的水兵们正在两舷的炮位上进行操炮演习,随着荷兰教官一声声口令,来四川和云南的水兵们紧张的进行着模拟装填和击发。

  李继成和宋耀文站在这条载重280吨的大型桨帆战船的艉楼甲板上面,饶有兴趣的观察着水兵们的训练,在舰舯部的主桅旁边,还有水手们在荷兰教官的指导下或是顺着桅杆爬上爬下,或是用力拉动绳索,试着收起或放下船帆。

  不过此时孟加拉湾海上吹着西风,所以向西航行“迎闯王”号并不是依靠船帆提供动力,而是在靠船桨航行。在“迎闯王”号的上甲板下面还有一层船桨甲板,八十名来自阿拉干和吉大港的桨手,正努力摇动沉重的长桨,驱动着大顺海军的旗舰破浪西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