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王者当然要知道民间的苦,但是也不能有一颗圣母心,滥施仁爱。如果要朱慈烺在滥施仁爱的“圣母心”和冷酷无情的“钢铁心”之中做选择,他肯定会选后者。但是真正的王者,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要施以仁爱,什么时候要冷酷无情——这就是君王的智!
而这君王之智,必须建立在知上。
而这知,又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一件事情,从云端之上看和从云端之下看,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大明皇帝的继承人在将来当然会得到最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但是他们终究站在云端之上。
朱慈烺叹了口气,道:“太子再怎么体察民情,也是高高在上的人……所知所见,都是下面人安排的!所以朕希望未来陪伴在太子身边,帮助他治国理政,为他生儿育女,为他教养儿女的女人,不要太过高贵。”
郑森已经明白朱皇帝的心思了!
未来的太子妃无论是郑家的女儿,还是吴家的女儿,又或者是沈家的女儿,都不怎么让朱皇帝满意……
“陛下,”郑森提醒道,“可是初试百名之内的女子,都来自高门大户啊!”
“朕知道,”朱慈烺点点头,“可是现在大明有多少女子在上学?莫说小门小户,便是寻常的大户人家,儿子还能供他们求学上进,生个闺女能认得些字,会一点简单的算术就不错了。”
郑森说:“陛下可以选一些天资聪颖的秀女,由宫中教养。”
朱慈烺笑道:“怎么选?天资是否聪颖,还得用考卷来分高下啊!而且由宫中教导和养在深宫的凤子龙孙又有何不同?所以朕权衡再三,还是觉得用考试的办法选择太子妃……除了那些不能成为太子妃的女子之外,其余的应试女子,都是公平竞争,以考分定高低,得魁首者,无论出身如何,就是太子之妃,将来的大明母后!
至于考什么,朕会亲自出题!还会亲自监考……而且这次考试不仅有笔试和武艺比较,还会有面试!朕会一个个和她们面谈,所以绝对公平,不可能作弊!”
郑森松了口气,如果凭本事考,那郑家的女儿希望很大!因为郑家一直在为这事儿做准备,而且通过郑茶姑和坤兴公主,郑家大约也知道朱皇帝对太子妃的一些要求。
但是郑森还是对吴阿环不大放心……
“陛下,”郑森道,“好女子众多,太子何必只娶一人?不如一正一侧,同时纳两个妃子吧。”
“不可!”朱慈烺摆摆手,“太子在五年之内,有太子妃一人足矣……五年后,太子应该有了一二嫡子,太子妃的地位也已经稳固,到时候再纳侧妃不迟。”说到这里,朱皇帝又瞄了一眼郑森,道,“不过以考分最高取之的只是太子妃一人,其余的藩王妃、亲王妃,包括土豪儿的正妃在内,都会从通过复试的女子中挑选,不必看考分高低!”
第1295章 有颗果子叫四川
“陛下既然说了凭本事考,那咱们也就别多想了,让丫头们好好温课就是了……其实陛下的身体那么好,年岁也不大,太子妃就是考出来了,也得等上许多年才能再进一步啊!依老夫看,太子妃之争还是让丫头们自己去应付吧!咱们老一辈要争的,还是眼前之利啊!”
马士英马老头一双老眼似闭非闭,靠在一张躺椅上,轻轻摇着折扇。身边的茶几上放着的清茶,早就没了热气儿。
他所在的地方,还是那艘郑首富家的陈旧画舫。画舫里面就三个人,一个是郑芝龙,一个是沈廷扬。这三人当中的郑芝龙已经是退休状态的老臣了,沈廷扬和马士英都七十好几了,都在等着“位列三公三孤”——这其实是重臣退休的待遇,挂一个虚名,领一份厚禄,指点一下江山,别提多逍遥了!
当然了,他们仨都不是孤臣,背后都有一庞大的家族,还有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
如果搁在太祖高皇帝的时候,这三位都得担心上了黑名单,可不敢这样私下串联,还算计着怎么争利。
不过朱慈烺不是朱元璋,他的皇位来源于血统传承而非群雄逐鹿,今年已经是大明立国300周年了。这个立国300年,在不久之前由衰转盛,实现了进化,把企图取而代之的两个敌人打得一死一残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王朝的根基,当然比朱元璋初建草创大明的时候更加扎实,也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大明能在立国300周年之际,将“顺”这个伪朝彻底打出争霸天下的大舞台,那么大明的江山就显得更加牢固,也许可以再传个二百八十一年……而把大顺赶出四川,就是马士英所说的眼前之利了。
而且这还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大利!
因为在略阳之战后,大顺国在陕南地区已经无法立足了。当李定国率军从略阳撤退,且战且退着退入阳平关后,坚守南郑和定军山的顺军也都得到命令,放弃城堡,走米仓道和荔枝道退往四川。而郧阳府的顺军则放弃了汉水流域的郧县、郧西,撤往了郧阳退往了山区继续坚持。
在失去了汉中和巩昌府南部的大片山区之后,四川省肥美的平原地区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屏障。虽然还剩下一些山区横亘在四川盆地的北面,但是已经失去了战略纵深。
原本从关中平原走散关道剑门关有七八百里的连绵山路,正常行军得走上二十多天!
而从阳平关到剑门关间却只有区区200里山路,而且险峻的程度,也不能和阳平关到散关之间的道路相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