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代王朱慈炯的目标就是楚河府,然后是天山以北的大玉兹和大玉兹以北辽阔的中玉兹之地。
但是朱慈炯并不想因为楚河府和大玉兹、中玉兹的草原去和准格尔王国开战。因为准格尔王国的实力比他在西域的实力强多了……双方真要翻脸打起来,他没有取胜的把握。
而且他大哥朱慈烺也不会力挺他,因为朱慈烺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准格尔王国顶在西面。
而在西域呆了几年后,朱慈炯也发现了准格尔的软肋——这个国家的上上下下都笃信黄教!所以准格尔王国和西域天方教势力的冲突非常剧烈……以至于他们在西域的战争打起来没完。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费尔干纳盆地当中遭到了敌人顽强的抵抗,打了好几年都没有完全平定,这种长期战争,也消耗了准格尔的国力。
另外,相比辽阔荒芜的大玉兹、中玉兹草原,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干绿洲、布哈拉绿洲这些地方,那可真是太肥沃了。所以准格尔王国这几年的重点,就摆在那些地方,有点忽视了大玉兹、中玉兹草原……这让朱慈炯看到了“和平取得”这两块地盘的机会。
而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西上雪域,并且被大明招安的事情,又触及了准格尔王国的逆鳞。因为黄教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不小,连大喇嘛都离开了雪域,到安西地盘上避难了。
发现机会的朱慈炯就开始频繁活动,一边鼓动葛尔丹东进“熬茶”(葛尔丹当然不能以讨伐雪域三藩的名义东进,但是准格尔王国有上雪域“熬茶”,也就是去烧香拜佛的权力,还可以带兵,这是朱慈烺恩准的);一边联络吴应熊、吴国贵,拼凑起了一个反对雪域三藩的同盟……
第1408章 顺治顺治在哪里?
朱慈炯在天山脚下建立的买卖城位于一个名叫阿里玛图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后世阿拉木图的所在。因为有天山融雪的滋润,所以买卖城周围的土地相当肥沃,如果朱慈炯可以扛得住长期亏损,慢慢的进行移民开发,将来一定可以发展起来的……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比如100多年后!
这个预测看起来有点悲观,但是就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是很有可能的。
道理很简单了,大明汉地的百姓如果要移民去买卖城周围,需要付出的路费肯定比去新洲合众国高啊!
从应天出发到买卖城得走差不多一万里啊!走陆路的移民,一天能走50里那就很牛逼,差不多是大明陆军移动的速度,一万里得走200天,如果走慢一点就是一年了……且不说沿途有没有供应,就算有,穷家富路啊!200天到一年的长途慢慢,得花多少路费川资?有这个钱,还不如去新洲呢!
去新洲合众国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个月……还能省下九个月去挖金子猎毛皮,哪怕是干苦力,也能攒下一点钱了。
所以在重开丝路的买卖黄了以后,就没什么中原移民肯来代国了。倒是有一些当年跟着吴三桂移居安西、河西的“绿旗军户”,因为种种原因在安西混不下去,迁徙到了朱慈炯控制的北庭军和代国定居——代国和北庭瓜分了伊犁河流域(买卖城一带也是伊犁河流域的一部分),代国还拥有富庶肥沃的热海(伊塞克湖)地区,生成环境比安西、河西的苦瘠之地可好太多了。
但是安西、河西本身的人口并不多,每年能够迁移到代国和北庭的,也就一两千户上下。100年也就二十万户……
朱慈炯今年也四十出头的年纪了,虽然身体不错,但是也不大可能活到140岁……所以他也等不到自己的代国自然发展起来的一天了。
既然等不及,就得找点横财,不,是“横人”,从而加快代国的发展。而早开发了二十年,还因为接受过前后两波移民潮(叶儿羌国一波、八旗蒙古和科尔沁蒙古一波),人口数量比较多的楚河府,当然成朱慈炯眼馋的目标了。
因为各种各样的移民都汇聚在楚河城的周围,使得整个城市变得喧嚣而嘈杂,进而成为了中亚大草原地区的一个商业中心。各种民族的人交错往来,一队队的骆驼,一队队的车马不断的穿成而过。包着铁圈的木轮碾得街道的石板上火星四溅。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腰里别着刀子,大摇大摆的从街上通过,走马观花一样看着四周的店铺。居住在城内的蒙古人、汉人和来自东方的满洲人则大多穿着明朝衣冠,操着汉话和蒙古话,或是互相交谈,或是招揽生意。
还有一些穿着天方教服饰的商人,最近也出现在了楚河城内。他们都持着大明驻德里大使馆签发的“贸易许可证”,带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产自印度的货物或者卢比银币,在石堡王城派出的准格尔骑兵的护送下而来……追寻一种特殊的“商品”——小阁老,或者叫奴隶童军!
除了客商众多之外,这里的喇嘛也特别的多,穿着僧袍,戴着鸡冠一样的喇嘛帽,在街头巷尾穿来穿去。驻防楚河府的葛尔丹万户的兵士们,对这些喇嘛都非常尊敬,也非常信任,任由他们通过城门进进出出,没有人会去盘问,更不会去阻挡。
因为这座城市的统治者葛尔丹,在不久之前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葛尔丹是以出家人的身份,统治着这座中亚大草原边缘的商业中心城市的。
所以这座城市中的喇嘛,一直倍受关爱,这里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黄庙聚集之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