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初一、十五两天的大朝会,他也不会真的按时上班……能躲就躲吧!
在他看来,外朝的事儿水太深,得先搁一下。他的主要精力,得放在管理内廷和帐前亲军上。
可别以为内廷和帐前亲军容易管好,这两方面的事儿可麻烦了!内廷方面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一共二十个衙门!好几万的太监、宫女儿……其中没几个是好人!
而朱由检必还须得把这二十四个衙门管好了!
因为帐前亲军的经济基础就是内廷所管的内库、里库、皇庄等等。
如果内廷弄不好,朱由检通过查抄逆党和卖赎罪券圈来的钱,要不了多久都得败没了。
所以朱由检接下去还得继续整顿内廷……而且还得大量裁员!
因为人多是没有用的,朱由检一家才几号人?用得着几万个太监宫女?那么多人,都在消耗大明有限的财力啊!
不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遣散了,朱由检拿什么去养帐前亲军?
而开办帐前亲军的事儿,比整顿内廷更需要朱由检亲历亲为……只有他亲自督促训练出来的亲军,才能如臂使指,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放心!
因此朱由检在往后的几年内,压根没多少时间去对付外朝的奸臣。而且他也不指望靠这些奸臣去振兴大明王朝……这些家伙能把局面维持下去,他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和上一辈子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明君做派不同。这一辈子的崇祯皇帝,刚一上台,就显得暮气沉沉,也不勤政,就想着“偷懒”了。
底下的人大概也没想到朱由检会说这个话……你好歹装几天勤政呢?所以全都愣住了,这就有点冷场了。看着大家都不言语,朱由检就有点不耐烦了。赶紧给首辅大学士黄立极打眼色——你是阉党的首辅,最会迎合上意了,赶紧出来拍马屁啊!
黄立极被朱由检一瞪,立即就反应过来了,刚想出班上奏,居然有人抢在他前面出列了,就见那人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圣明!陛下虽少年英才,但还是应该多读一些圣贤之书的。不过圣贤之书的道理博大精深,还需要硕儒为讲官,为陛下答疑解惑。”
朱由检定睛一看,原来是孔子第六十二代孙,现任左春坊左谕德的孔贞运。
看见他,朱由检就想起《子论格物篇》了……这是多尔衮去曲阜倒斗倒出来的圣贤书啊!这回多尔衮肯定是打不进长城的,所以也不可能去曲阜倒斗了。那《子论格物篇》怎么出世?
要不把孔贞运弄到身边打听一下?咱们自己去倒?
想到这里,朱由检一指孔贞运道:“朕看你挺像个硕儒的,要不就当个讲官吧!”
第1651章 大明好老师
这就当帝师了?
明朝的帝师可不得了……当过帝师,那可就是阁部疆臣手到拿来了!
满朝的奸臣,都向孔贞运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早知道自己就该第一个站出来啊!
“臣必不负圣上隆恩!”孔贞运白捡一帝师,心里都快乐开花了,说话的中气都足了几分。
“孔先生请起。”朱由检笑着招呼孔贞运起身,还客气的称他为“孔先生”。
孔贞运就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起身,还看了一眼站在皇极门外那个汉白玉平台上的内阁大学士们——根据明朝上早朝的规矩,只有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的大珰能陪着皇帝一起在汉白玉平台上。
而孔贞运虽然是孔子之后,又是榜眼(他不是嫡系,所以没有世袭的官职,而是科举出身),但是他高中的时候年纪不小了,当时已经45岁(万历47年),现在已经53岁,所以没有一点机缘,是上不去那个汉白玉平台的。
不过此刻的孔贞运一定不会想到,朱由检压根就没想让他入阁……因为上一辈子,朱由检已经让孔贞运当过大学士了,好像也没什么用。
这一回朱由检可得选几个有用的大学士了……而要成为大学士,最好先当一任帝师。
拿定了主意,朱由检又道:“朕还想多找几个讲官……万历47年的进士孙传庭很有学问,而且不畏魏逆,慨然弃官,是个有骨气的忠臣,可以当讲官。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也是个饱学之儒,也可以当朕的讲官。
还有一个卢象升……今儿上朝了吗?”
卢象升是户部员外郎,当然来上朝了。这会儿正在群臣当中站着,听见崇祯皇帝居然点了自己的名……好像还想让自己当讲官!一下就愣住了!
这怎么可能?
卢象升今年才27岁,天启二年的进士,才当几年官啊?这就去当帝师了?
“没来吗?”朱由检没看见卢象升出班,以为他没来,于是就道,“没来也不要紧,讲官还是要当的!”
卢象升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出班上前,扑通跪地,“陛下,臣才疏学浅,恐难当讲官重任。”
“你才疏学浅?”朱由检笑了笑,“没关系……朕还是要你当讲官,你就讲一点浅的学问,可别再推辞了!”
朱由检才不在乎卢象升有没有学问……没学问他可以亲自教!谁的老师谁负责教嘛!但是讲官还是必须要当的,因为他是卢象升啊!
卢象升也没办法,只好谢恩领旨。
朱由检想了想,又道:“还有个陈奇瑜,好像在南阳做官,也来当朕的讲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