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轻轻点头:“说的也是……现在要紧的还是让袁元素去辽东!只要他去了,辽东将士就有主心骨了!到时候谁也不敢放弃辽西国土了!”
这两人的话都只说了一半——辽军是军阀,守土又是大义,如果再结合上掌握舆论的东林党……是不是撤防宁锦,可就由不得朱由检、王在晋了。
……
“陛下,自山海关至锦州大凌河堡约有四百里,乍一听很大,但实际上就是靠近海边的一长条。因为附近的辽西大山并不在手,所以很难守御。而且所开之田非常有限,根据辽军上报,不过是五千顷田,年收十五万石……辽军兵额有十一万数千,年费粮饷数百万计,十五万石管什么用啊?而且辽西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费饷,而是补给不易!辽西虽然在海边上,但是良港很少,还得防着东虏铁骑奔袭,所以只有觉华岛和山海关老龙头这两个转运之港。运到觉华岛的粮食,要用小船转运到宁远,再走陆路送去锦州和大凌河堡,非常不易啊!所以很难在锦州一带存出大量的粮食,一旦锦州、大凌河堡被围,就会有断粮之危。
所以锦州一旦被困,就得发大兵去救……而自山海关东进要走三四百里,又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一旦东虏翻山潜行,援兵的后路也会被切断!即便东虏不断我援兵的后路,也可以绕道坝上草原去攻打蓟州、宣府、大同……”
正在文华殿中侃侃而谈的是老爷子杨镐,他虽然不怎么能打仗,但是军事经验还是很足的。孙承宗的辽西布局在他看来,完全是自布困局!
十一万大军(实数差不多六万吧)摆了个四百里的长蛇阵,补给困难,而且也无力继续往前推进。更糟糕的是锦州、大凌河堡一线随时会被东虏大兵包围!
由于地形所限,锦州、大凌河堡的补给很难,所以储粮不会很多,架不住长期围困。
而要援救锦州、大凌河堡……以辽军的实力肯定是送人头。到时候就得从关内的蓟州、宣府、大同,甚至从陕西调兵。
而蓟州、宣府、大同这些年已经派了许多精锐去辽东支援,本身就有点空虚。如果再以大兵东援,只怕要无力防守自己的防线了……而东虏一旦绕道坝上,从宣、大、蓟三镇破关,京畿都会沦为战场。
到时候大明朝的日子可就真正难过了!
所以辽西的防御必须调整,宣府、蓟州、大同的防御必须尽快加强!
“洪先生,你怎么看?”朱由检等杨犒说完,忽然点了洪承畴的名,“如果锦州被困,你怎么解围?”
“这个……”洪承畴端详着一幅辽西布防图,越看越头疼——这个不行啊!除非明军野战强过东虏,要不然守不住啊!
可是明军强过东虏了,还守辽西干什么?直接去打辽阳、沈阳不好吗?
“陛下,”洪承畴连连摇头,“臣没有办法,锦州、大凌河堡绝不可守……辽西防线最多只能到宁远。”
朱由检点点头,又看着杨镐:“杨先生,能撤了锦州之兵吗?”
杨镐摇摇头,道:“一年三四百万的粮饷……怎么能说撤就撤?闹不好就是一场兵变军乱啊!”
朱由检又看了看陈奇瑜和卢象升。
陈奇瑜道:“还是等孙传庭带兵回来再说吧,如果有10000铁骑,也许就能动一下辽西了!”
卢象升也道:“陛下,要动辽西就得有辽南配合……如果不能牵制住东虏,辽西是动不了的。”
朱由检轻轻点头,道:“朕打算恢复袁崇焕的辽东巡抚一职,让袁崇焕和朕一起去动辽西,你们觉得如何?”
第1661章 袁都督,毛总兵
十二月,冰封雪飘。
不管天下四方何等飘摇,可是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城附近,仍然能够感受到别样的繁华。
至少眼下的天启七年冬,北京城外还是太平盛世。
从通州到北京城东朝阳门之间的官道两侧,连片的都是商铺酒肆仓房,和北京城内的场面几无二致。这条官道可是北京城的“黄金通道”,每年通过大运河送往北京的几百万石粮食和其他走大运河运来的各种物品,全都得在通州码头卸船。由通州到北京这段,就得走这条朝阳门外官道。而进出北京的官员,如果要走运河去东南,也得出朝阳门去通州。
久而久之,从朝阳门到通州的二十里官道,就变得越来越繁华,越来越热闹。哪怕到了寒冬腊月,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马,依旧川流不息,营造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状。
一队穿着红色窄袖戎衣,外披对襟罩甲的,头戴飞碟帽的兵士。都挎着腰刀,扛着长枪,背着弓箭,列出了队伍,大摇大摆的向着朝阳门而进。在他们身后,则是一队车马,包括了十几辆捆扎了不少大箱子的马车,几辆装了人的蓬车,还有穿着行装,骑马而行的男子。
在朝阳门外的官道上讨生活的人们,看见这些兵士车马,就知道定是哪位边帅来了京城。再看看那一辆辆沉甸甸的马车,就知道没少带礼物……不过这位边帅有点低调,并没有让人打出官衔牌,也没让人鸣锣开道,似乎就是想悄悄的进城。而越是这样低调的边帅疆臣,往往越有实力,搞不好就是手握重兵的一方霸主。
现在朝局剧变,风波骤起,远在边地的将帅也难免会牵扯其中。在这个敏感时刻被一道诏书召来北京的这位,当然得多磕头、多送礼、少惹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