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极听了这话,腿肚子就是一阵抽筋,一下没站稳就一屁股坐地上了。边上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比他要镇定一些,上前就问:“宁远伯,你再说一遍……”
“万岁爷率兵出发去大同找插汉部虎兔敦汗拼命了!”李尊祖道,“万岁爷是昨天到的南海子,今天上午召集万余铁骑在校场阅兵,阅兵完毕就带着这万余铁骑出发往西南紫荆关而去了。舍弟不及阻拦,只好遣人来报我知晓。”
王在晋跺了跺脚:“早就该想到的……天子行事和武庙类似,分明就是个想当马上天子的万岁爷啊!”
“这可如何是好?”首辅黄立极问。
王在晋咬咬牙:“当然是去把万岁爷追回来了!万岁爷连儿子都没有,要有什么万一,大明天下还不乱了套?”
“追得回来吗?”黄立极抖着声问。
“尽人事,听天命吧!”王在晋又对京营总戎张维贤道,“总戎,出兵打仗该是你的本职……你赶紧去召集个几千上万骑兵。如果万岁爷实在不肯回来,你就带着骑兵给万岁爷当先锋吧!”
什么?张维贤张着大嘴话都说不出来了……北京城这边能打的骑兵不就是帐前军的万余骑吗?都叫万岁爷拉走了,自己再上哪儿去找几千骑兵?
宁远伯李尊祖知道自己被坑人的叔叔李如桢牵连,朱由检真要有什么万一,一准要倒血霉,只好硬着头皮请战道:“英国公,我府中还有家丁百人,都是能打的……北京城那么多家勋贵,如果一家能拿出五十骑,两三千人就有了。京营和锦衣卫中多少还有点骑兵……凑一下总能有个五六千的。”
张维贤瞪着李尊祖,心说:你这是要害死我们这些北京城的武勋吗?
李尊祖看了看周围的群臣,全都瞪着眼睛在看他,但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上前一步,凑到张维贤耳边,低声道:“公爷,若有什么万一,咱手里得有一支骑兵啊!
而且,天子如果打赢了呢?咱们这些京中武勋,难道真的要置身事外?”
张维贤一下就明白了!
现在这个时候,自己这个京营总戎手里不能没有几千个可以一战的兵啊!如果天子真的没了……这几千人就是定策的本钱!如果天子赢了,自己带着几千人还可以去摘一点果子,也显得京畿武勋们还有点用处。要不然天子还不得趁着打败插汉部的余威,再从京畿勋贵手中抠点利益出去?
“对!”张维贤当即就重重点头,“我等勋臣,累世受恩,怎么都不能看着天子弄险!”他对黄立极、王在晋、孙承宗等人一拱手,“诸位先去劝一劝天子,下官去点集骑兵,随后就到!”
黄立极和王在晋、孙承宗等人互相看看,也都点了头……现在也只有两手准备了,如果能把天子劝回来还好,万一劝不回来,那就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了!
第1687章 万岁爷兵到!
明朝的大同城,很可能是全中国最坚固、最易守难攻打的城池……没有之一!
这座城池最初是由大将军徐达在洪武五年时,督率军民在辽、金、元三朝遗留下来的大同土城的基础上增筑扩建而来的。
由徐达扩建增筑而来的城堡,是日后形似凤凰的大同城堡的核心堡垒,东西长约三里,南北长约三里半,周长十三里。城墙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各种城防设施齐备,自成一个防御体系。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石柱等为基,墙体用“三合土”逐段逐层夯成,外围砌以青砖,用于筑城的青砖都特制的,又大又沉,比普通的城砖重几倍。大同城墙也修筑的又高又宽,高四丈有余,最宽处宽达五丈五尺。四面城墙上有垛口580多处,门楼、望楼、角楼62座、窝铺96座,蔚为壮观,固若金汤。
如此规模的大同城池,还仅仅是明代大同城的初级状态。在土木堡之变后,大同城又进行了几轮扩建。在大同城的北、东、南三门之外,各建了一座关城——其实就是三座坚固程度不亚于主城的小型城堡,环列在大同城三面,互成犄角之势,从高空俯瞰,仿佛一只单展左翅的凤凰,因此有了凤凰城之说。
在兴建了三关之后,明朝君臣还是不大放心,又以“镇城孤峙,旁无辅卫”为有,分别在城东和城西修筑了聚乐、高山二堡,使它们成为了大同城的两翼。
于是大同就有了“一城、三关、两翼”,总共6座坚固异常的堡垒。
如果要给这座大同城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那就是坚固过头了……对于大同边墙外的蒙古人或者即将出现在大同镇附近的后金军而言,除了饿饭或劝降,是没有第三个方法可以将之攻占的。
也许正是因为大同城池的坚固,使得大同镇的军民官吏过于依赖城防,而忽视了训练和战备。特别是在大同边墙外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武力渐渐衰落,从而彻底放弃了入寇之后,大同这个昔日的九边之首,也就日益废弛。在大明朝的少年天子朱由检看来,大同镇的军民官吏……这些昔日跟随大明开国功臣们扫北定边,复兴汉家天下的英雄好汉的后代,现在已经失去了为大明王朝一战的勇气。这对大明朝和对大同军民官吏自身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朱由检才会让辽镇悍将满桂率兵辽军15000进驻大同,为得就是以外来的辽军为骨干,全面整顿大同防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