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笑了笑,“朕打算撤军退敌!”
“撤军也能退敌?”高宏图不大明白。
“对!”朱由检道,“唐指山上的那位的心可虚着呢!他一准害怕咱们间道出边墙,迂回其后。”
现在蓟镇长城的大部分口子还都在明军手中,朱由检要出长城可没多困难,而且也有不少将领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陛下,”洪承畴提出建议,“咱们何不真的来一个间道出长城?”
“长城是要出的,”朱由检道,“间道迂回敌后却也不必,迂回必是轻兵,孤军深入可不是白甲兵、红甲兵的对手……咱们吓黄台吉一下应该也够了!”
他不愿意这么干,是因为知道后金军在山地战中优势挺大的,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中,后金军不就凭着自己过硬的战力,来了个山地迂回奔袭,各个击破?
朱由检说:“咱们可以这样……先退兵,后潜伏,再以帐前骑兵四下遮护,让黄台吉难知虚实,最多数日,其必然东走。到时咱们再大举出塞,马孟山以西,就都是咱们的天下了。”
……
“父汗,父汗,南兵正在撤退!”
几乎是欢呼的声音,从大帐外面传了进来,惊醒了刚刚睡下的黄台吉。黄台吉迷迷糊糊的,没有听清楚,还因为是明军将要进攻,吓得一骨碌从床上爬来起来,拎着刀子就要出帐,却和一个从外面进来的青年撞在了一起。
那青年正是豪格,只听他又急又快的对黄台吉道:“父汗,南军退了……正在大举撤离,咱们要不要去追一把?”
“不可!”黄台吉眯着眼睛,“南帝又在使诈了……咱们一追,肯定挨打!”
“那咱们怎么办?”豪格道,“南军退兵很可能是为出古北口或别的什么口……”
“咱们也退兵!”黄台吉笑道,“然后使计引南朝小皇帝来追!”
第1754章 燕山就是祁山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穿行在茫茫燕山的峰谷之间。
这支队伍的人数之多,怕是不下二十五万!那么多的人,当然不可能全是战士了。而是在一队一队的战兵之间,还夹着大群的百姓,扶老携幼,赶着牲口,推着小车,顶着呼啸的北风,一步一跌的向东北方向的茫茫大山而去。
因为人数太多,所以队伍拉得很长,前队已经踏入了马孟山东麓的辽河源头地区,而后军才刚刚跨过滦河。
后金天聪大汗黄台吉便身在这支队伍的后军当中,亲率着从各旗当中选出的8000精兵为自己满载而归的大军殿后。
没错,黄台吉还是满载而归了!
虽然他入墙一遭并没有捞到多少油水,甚至还吃了点小亏,但是他在蓟镇边墙外的收获还是颇丰的,甚至超过了原先的预想!
黄台吉在蓟镇边墙外的最大收获是人口——不是名义上依附后金,但实际上很难掌握的人口。而是真正可以编入后金八旗体系(旗丁或包衣),成为后金腹心部众的人口。还一次就收获了二十万之多,可以说是真正的满载而归。
后金、北元人口有限,即便尽起国中精兵,也很难凑足二十万之数。而大明虽然有两万万人口,凑出二十万精兵似乎不是问题,但是实际上能被小皇帝朱由检掌握的人口土地非常有限,别说两万万,就连两千万都没有,顶天也就几百万,而且要防守的地方又太多,所以也很难动员出二十万大军用于一处战场。
这大明、北元、后金之间的战争,其实只是大明王朝(不是大明全国)和蒙古插汉部还有后金八旗部族之间的斗争……大明举国的两万万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根本不在小皇帝朱由检的掌控当中,想要加派几百万辽饷去募兵都能整出农民大起义,还能指望从两万万民众当中拉出几十万上百万的壮丁从军入伍?
跟着逆子学了几十年怎么当皇帝的朱由检现在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账面上再好看,没有实际的人口、土地和充沛的“税金流”,全他N的虚的。
所以他上台这一年多,压根就不和手底下人玩虚的……反正是虚的,随便内阁玩去吧,只要崇祯元年的岁入能和天启七年相当,能发的出官员的俸禄和九边的军饷,还能将120万两金花银毫厘不差的送进内承运库,朱由检就心满意足了。
而他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抓取实实在在的土地和人口上面了,他这些日子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这两个目标在进行!
而朱由检的对手,大金天聪汗黄台吉当然更知道这个道理了。他的大金国并不缺土地,但人口实在太缺了。无论是八旗旗丁、包衣奴才还是汉民百姓,总数都少得可怜,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几十万,其中的男丁不过三四十万。至于最核心的满洲贵族和诸申旗丁,总数不过六七万人。
因为人口太少,而且又年年打仗,使得后金国辽阔的土地根本得不到利用,立国以来,几乎年年饥荒,每年都要饿死不少汉民和包衣阿哈。在天命老汗的时代,为了缓解缺粮之苦,老汗甚至下令杀掉无粮汉民!可是汉民既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吃饭的时候嫌人多就杀了,等到来年耕种的时候却发现干活的人少了……结果只能少种一些,多荒一点,到了收获的时候自然得粮更少,饥荒也就如期而至。
可是被老汗杀掉的人,却没有办法复活了再来给大金国种地,所以黄台吉这个新任的天聪大汗,就只能去别处抢点人回来种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