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在大凌河中上游的喀喇沁蒙古人也投了黄台吉,并且出兵出粮参与了入口之役,当然也损失惨重——不仅损失了许多壮丁,而且因为提供了宝贵的口粮给后金军充军粮,又全无收获。所以从崇祯元年冬季开始,大凌河流域的喀喇沁蒙古部落就开始闹饥荒了(这一年华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都遭遇了旱灾,喀喇沁蒙古人的地盘又因为一直处于战乱当中,所以情况尤其严峻)。在朱由检看来,这就是出兵夺取营州四屯卫故地的最佳时机!
而另一路大军,则是朱由检亲自率领的原蓟镇军、京营军(由朱纯臣、张凤翼率领的一万八千人)、密云军和帐前军,总兵力约有六万人,从密云镇下属的潮河所出了边墙,沿着潮河北上,终于在十月初十这天抵达了已经被兀良哈大公主控制的虎石哈镇。
虎石哈镇在明朝洪武年间属于兴州五屯卫,也隶属于北平行都司,后来也被喀喇沁蒙古人占据。
朱由检这次出兵墙外的目标,就是兴州五屯卫和紧挨着兴州的会州卫的故地——也就是密云边墙以北,宣府边墙以东这一块儿。
根据计划,朱由检会在故兴州五屯卫的地盘上建立一座镇城和一座守备城,同时再设立10个千户所(卫),再迁移至少10000户屯军(民)出边墙,在10个千户所(卫)的地盘上定居。同时,他还会命令赵率教从所领的蓟镇军中抽调愿意受封卫所的将校,在遵化县和永平府的边墙外面的会州故地,也建立一座守备城、10个千户所,也迁10000户屯军(民)出边墙定居屯垦。
如果兴州、会州,还有辽西那边的营州屯垦开拓能够成功,那么黄台吉这辈子就再别想入长城一游了……
而且兴州、会州、营州拓殖的成功,也意味着大明王朝扭转了不断收缩的颓势,再一次进入了扩张时期。
上辈子学了五十多年怎么当皇帝的朱由检太知道扩张对大明这个国家的意义了!
大明汉地现在已经过于拥挤,天子脚下的北直隶更是如此,人多地少,再加上气候日益寒冷干燥,吃饭越来越是个问题了。
而解决吃饭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张!
可是朱由检又学不了逆子,把扩张当成一桩生意来做——倒不仅是因为朱由检没学会逆子做生意的本事,而是他的大明朝还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并不是以工商业和海洋贸易非常发达的东南沿海为中心的。
所以朱由检的大明只能走封建军事殖民的路线,而老祖宗留下的卫所制和蒙古人隔代传下来的千户制,其实就是封建军事殖民的工具!
因为无论是大明卫所还是蒙古千户,都是军民合一,而且都可以成建制的移动。
至于兀良哈大公主管辖的两个万户斡尔朵,一样是军民合一,而且还可以长途跋涉!
如果能把这些万户斡尔朵和军民千户所结合起来,大明特色的封建军事殖民,也许就可以如虎添翼了!
……
所谓的虎石哈镇其实就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堡垒,矗在潮河边上的一处谷地当中。堡垒外面有个小小的商市,应该是明朝商人和蒙古人交易的地方。周围还有一些荒芜了的农田,因为去年春夏两季的干旱和之后的战乱,田里都是枯死的农作物和荒草。
原本居住在此的喀喇沁蒙古人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只剩下兀良哈大公主的蒙古骑兵在堡垒外面列队迎接他们的男主人。
当朱由检率领着先行一步的两三千帐前骑兵和部分官员抵达虎石哈镇的时候,这位兀良哈大公主已经换上了盛装,领着几个从两个万户斡尔朵中选出来的美貌侍女,出了堡垒大门,恭恭敬敬的跪迎。
朱由检可是刚刚打败了后金天聪大汗黄台吉……而且再一次冲锋陷阵,妥妥的大明第一勇士,兀良哈大公主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起来吧!”朱由检从马背上翻身下来,望了这个已经怀上了孩子的女人一眼,笑着道,“干得不错啊……都已经到了虎石哈镇了!”
兀良哈虽然有了身子,但还很利索的起了身,跟在了朱由检身边,一边跟着皇帝往里走,一边笑着报告:“万岁爷,奴不过是借着您的威名平定宣镇边墙外的诸部……现在塞罕坝草原和宣镇边墙之外,都是陛下的地盘了。”
塞罕坝草原是朵颜万户斡尔朵的驻牧之地,朱由检也打算在那里修一座行宫,用来宣抚草原。
“两个万户斡尔朵有多少户部民了?”朱由检又问。
“回禀陛下,现在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已经有8000户部民了,朵颜万户斡尔朵的部民比较少,只有5000户……这些部民约半数是喀喇沁人,半数则是兀良哈人。”
朱由检轻轻点头,又问:“有黄台吉的消息吗?”
“陛下,黄台吉也搜罗了许多喀喇沁人,往滦河东岸退去了。”兀良哈大公主道,“奴还听说黄台吉准备在马孟山屯田……他准备将掳获的喀喇沁蒙古人和原本已经归附他的蒙古人混编出一个蒙古八旗,让他们在燕山屯田!”
“什么?蒙古人屯田?”朱由检哈哈大笑,“他还真想得出来……”
兀良哈笑道:“蒙古人哪里会种田啊!可别到明年屯出个颗粒无收!”
朱由检笑道:“由他去屯……朕不怕和他比种地。”他顿了顿,又看着兀良哈笑道,“大公主,朕还有件事儿和你商量,朕想着在塞罕坝草原上来个大会蒙古诸部,你能帮着张罗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文野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