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样是二十三日夜,京师,紫禁城,文渊阁。
这天谢迁在家中吃过晚饭,便回到皇宫值夜,刚进入文渊阁,就见到李东阳在批阅奏本。
平日轮值换班时,李东阳通常都是迟到早退,谢迁从来不跟老友计较,这次难得遇到李东阳居然等到他到来还没走。
“于乔,这都快上更了,宫门已经关闭许久,怎才到内阁值守?”李东阳面带怨责之色问道。
谢迁迟到被抓了个现行,有些不好意思,道:“今日家中设宴,不知不觉多饮了几杯,小寐后方才入宫。”
李东阳微微颔首:“军国大事要紧,此等时候,还是莫贪杯为宜。于乔,这里是西北刚过来的几分奏本,你看过后,拟好票拟连夜送往司礼监!”
之前谢迁还对老友“体谅”心存感激,这会儿谢迁心里略微不爽,你李东阳留在文渊阁,手里拿着重要的战报,居然不亲自批阅,非要等到我来让我完成?那你守在这里算什么意思,监督我做事?
还要连夜送去司礼监,那是多重要的战报,莫不是西北战端又开启?
趁着李东阳没走,谢迁将奏本拿过来,详细看过,发现战报大多很普通,基本是太原、大同镇的公文,表示周边风平浪静,请京师安心,只是其间多了份宁夏卫奏报遇到鞑靼主力的急报,这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之前鞑靼主力的消息,久未出现在西北各边塞要隘发往京城的战报中,此时突然见到,不由让人一惊。
“于乔如何看待此事?”
李东阳发觉谢迁拿着宁夏卫的战报皱眉思索,不由好奇地问道。
谢迁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既然发觉北夷主力西进,不若趁势收复延绥各城塞和要隘,此奏本应尽快呈递陛下。可有跟司礼监打过招呼?”
“嗯。”
李东阳点头,“已跟萧公公知会过,稍后他便会亲自过来,我三人先商定好我再出宫。后面若再有关于鞑靼中军动向的战报传来,就全靠于乔你了!”
谢迁苦笑不已,他本想说自己精力不够,不可能天天晚上熬夜,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自问在很多事上要求助于李东阳,如今李东阳老来丧子身后事没个着落,他只能尽量体谅这位老友。
很快,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出现在文渊阁。
萧敬显得很紧张,听闻西北战事有变,他生怕是战败的战报。等得知是宁夏卫遇到鞑靼主力,他连忙问道:“宁夏卫可有失守?”
“并未失守!”李东阳道。
谢迁仔细看过题本,点了点头道:“暂且不知,但若有失守,后续会有详细奏报传来!”
相比之下,萧敬更愿意采纳李东阳的回答,因为他若连夜进献战报给弘治皇帝,必然要面临同样问题,若由他自己来说,无论说对说错都可能会有过错,但若是“转达阁臣之意”,那他就可以不用背负任何责任。
有什么事,那也是“李大学士说”云云。
萧敬欣慰地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现在鞑靼主力方向基本确定,也是该收复失地了……西北这半年内战局多舛,该消停一下,两位阁老,若来日面圣,一定要记得跟陛下说及啊!”
第一〇八八章 绝地反击
朝廷上下,重新关注西北战事,只是注意的重点不在内外长城间的宣府镇,也不在张家口堡,更不在居庸关或者是土木堡这些地方,而是在三边的宁夏镇。
此时得到奏报说宁夏镇发现鞑靼主力,是真是假没人讨论,因为鞑靼主力在战场上失踪很长时间,大明朝野都觉得这场战事该结束了,那么宁夏镇这场战事,就被看作势在必行。
或许鞑靼人已经北撤,宁夏镇奏报的鞑靼主力,只是由守军编撰出来,为的是让朝廷更加体面一些。
刘大夏领兵往宁夏镇去了,因为刘大夏不想做大明罪人,跟鞑靼在正面战场的交战中没有获胜,后续总需要拿出点儿成绩来,如此对朝廷也好交待,朝廷也能对大明将士和百姓有所交待。
看,我大明虽然在战事开局遭遇“些许不利”,但最后还是力挽狂澜,打了一场大胜仗。
到那时就不会有人再计较,其实这点儿小小的“不利”折损了数万大明将士,而最后的一场“大胜仗”其实只是斩杀了几十个鞑靼人的脑袋,还要算算这些脑袋中有多少是杀良冒功。
朝廷上下都在等这样一场“大胜仗”,他们不知道,此时就在京畿防卫之地的眼皮子底下,宣府镇辖地正在上演的几场血腥而残酷的战事中,就包括即将开启的土木堡血战。
兵家之事上,此等情况被称之为“灯下黑”,灯虽然可以照亮整个屋舍,但灯台之下却是黑暗。
九月二十四日,黎明曙光出现。
沈溪站在土木堡城塞西侧城墙上,面对蓝黄色相间的地平线,他在观察那些昨夜刚刚升起的白色帐篷,那里是鞑靼人驻扎的营区,距离土木堡大约有五里,城头上的火炮可没有能力打击那么远的地方。
“大人,刚派人出去查探过,鞑子在前往居庸关和宣府的所有道路上设下陷阱,即便成功突围,咱们也得走荒山野岭,怕是难以如愿撤兵!”
胡嵩跃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告知沈溪。
“嗯。”
沈溪微微点头,看着远处的天空,“胡将军,问你件事,你上过战场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