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木堡之战来说,其实前两战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血战发生在亦思马因所部抵达土木堡,对土木堡发动的试探性作战以及此后两场倾巢之战上。
沈溪肯定地回答:“后面……应该还有一些!”
萧敬听沈溪说还有“一些”,以为不多了,心里终于轻松许多,虽然他早就料到今天的差事不好当,但想到仪式到现在差不多快要结束了,也就泰然处之,准备收尾工作。
……
……
皇宫,文渊阁。
当内阁三位辅政大学士得知弘治皇帝要亲自前往午门参加献俘仪式时,朱祐樘已经乘坐銮驾往午门而去,首辅刘健甚至提前没有得到任何风声。
刘健带着几分羞恼,奉诏与李东阳、谢迁二人,同往午门参加观礼,同时出席此次观礼仪式的还有在京所有正四品以上官员,基本六部九卿的一把手二把手都到齐了,只是其中没见到马文升、张懋等人,因为这些人已经赶到正阳门监督进城仪式正常进行。
除了官员外,各藩属国驻京使节也悉数到齐。
大明京城连续的宵禁以及失败的噩耗,让各国对大明的军事实力产生了一定的怀疑,此番受邀参加,正好一窥究竟。
等谢迁赶到午门,阵仗已经列了起来,这里本来就是皇宫用来观礼之所,皇帝升銮之后,所有大臣分立两边,这次皇帝没有给大臣们准备座位,所有官员都只能站着参加这次献俘仪式。
反倒是各国使节受到优待,在朝臣的队列后面安排了座位,可以优哉游哉地观看仪式进行。
刘健上去跟皇帝奏禀事情,主要是对朱佑樘突然举行这样一场献俘仪式提出异议,至于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则立在观礼台之下,等候献俘仪式开始。
李东阳皱着眉头,小声询问谢迁:“于乔,陛下突然举行献俘之礼,你可有提前收到风声?”
谢迁心想,连你李大学士都没听说,我上哪儿听说去?
“未曾。”谢迁摇头道。
李东阳又打量观礼台一眼,朱祐樘此时已与刘健交谈完毕,即便是作为文臣之首,刘健也没能留在观礼台上,步履蹒跚下来,李东阳想上去问两句情由,但见刘健脸色漆黑,他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不多时,太子朱厚照过来,这次太子的位置不在台下,而是在台上皇帝宝座旁设置的座位上。
朱厚照少有地穿上隆重的衮冕礼服,衮服用九章纹,冕为九旒,旒用九玉,袖子上绣有火、华虫、宗彝图案,两肩则绣着日、月、龙图案,后背则是星辰、山等图案,此时的朱厚照,气质洒脱,面相威严,像模像样,怎么看都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献俘仪式正式开始,先是大明官兵进城。
但官兵并不会直接开到午门,因为朱祐樘怕沈溪这些手下造反,身为皇帝决不会轻易犯险,所以沈溪所部进京城后,马上会被兵部调配到九城不同城防衙门,等于即时将这路兵马解散,归京营统调。
至于战俘,也会交由御林军押解,战俘会一律送到大明门到午门间,为了防止战俘闹事,御林军士兵是每二人负责押送一名俘虏。
朱祐樘刚开始以为最多只有几百名俘虏,所以他调遣的御林军不多,就在他跟太子说话指点该如何应对此等场面时,传令兵已将战俘的具体数字报了上来,朱祐樘听了有些诧异,站起身问道:“鞑靼战俘数量,可有清点清楚?”
这种问题,一个小小的传令兵可不敢打包票作答,刘健作为首辅大臣,登上观礼台,行礼道:“陛下,还是等战俘都到齐之后,再行决断!”
朱祐樘看了刘健一眼,这次献俘仪式之所以会举行,主要针对的便是刘健等权臣,目的是震慑朝纲,同时让藩属国对大明保持信心。现在战俘数量比预期的多,对他这个皇帝来说是大好事。
朱祐樘一摆手,道:“将战俘押解到朕面前!”
朱祐樘刚回到座位上,朱厚照便忍不住称赞起来:“父皇,儿臣早就说过,沈先生很有本事,他以前教给儿臣兵法谋略知识,儿臣在这次跟鞑子一战中,活学活用,每次都很有效果!”
朱祐樘对儿子的逞能没过多评价,没过多久,战俘已在御林军官兵的押解下,往午门而来。
第一二九四章 这只是小数目
朝中大臣、勋贵以及藩属国使节组成的观礼人群,开始发出巨大的声响,他们望着远处走过来的庞大队伍,都在眺望。
对于战俘的数量,他们不太能确定,大明对外交战,就算是去打软柿子一样的哈密人,也没俘虏这么多人回来,如果把那一战擒获的哈密普通牧民男女老幼都算上,数量才大致相当。
朱厚照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指着远处走过来的庞大队伍,欢喜地说道:“父皇,人来了,您看!”
朱祐樘此时依然处变不惊,端坐不动……其实他不站起身来,主要是因为体力不支!朱厚照却在旁边抓耳挠腮,兴奋不已。
但见一众俘虏分别被押送到午门两侧,被迫下跪,人数因为太过庞大,队伍显得异常的嘈杂和混乱。
刘健赶紧上前奏禀:“陛下,此地所献俘虏人数实在太多,为免生不测,陛下应即刻中止仪式,起驾回宫!”
太子朱厚照不满地质问道:“刘少傅,您怕什么?这些都是我大明军队俘虏的鞑子,他们从土木堡、居庸关风餐露宿而来,又累又饿,现在又手无寸铁,午门内外又有数千将士守护,他们还能做出什么危害父皇的举动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