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话齐提出有严嵩这样一个十岁过县试的神童例子后,之前一直心存疑虑的惠娘和周氏尽皆释然,她们平日里把沈溪的聪明慧黠看在眼里,现在得到先生的肯定,她们自然希望沈溪越早成材越好。
随后冯话齐又与周氏和惠娘商量了一下关于沈溪县试的细节。
按照规定,沈溪得回原籍宁化县,提交履历,再找廪生和乡民具保,等于是为他参加科举考试进行担保,同时还要联络一起参加县试的人进行互结,即考生作弊连坐。
中间整个流程极为复杂,需要时间和人脉,而沈溪考试时也必须赶回宁化,县试的主考官是地方知县,现如今宁化知县仍旧是叶名溯。
“先生,您对小郎教诲甚多,我们没什么好报答的,这是小小意思,还请笑纳。”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惠娘决定厚增一笔银子给冯话齐。师道尊严,为避免让沈溪看到,周氏特别带着儿子回到后巷家中,说是给家中供奉的生位磕头,感谢沈溪杜撰出的老先生的启蒙大恩。
待母子俩离开,惠娘才拿了银子出来。
尽管冯话齐一再推辞,但奈何他需要养家糊口,最后还是收下了。
不过作为报答,冯话齐允诺,放年假这段时间,他会抽空给沈溪补课,专门教授县试中各场考试需要用到的知识。
冯话齐有秀才功名,岁考从他考中秀才后就从未中断,他对如何考秀才可说算是上是行家里手,有他来专门教导沈溪学问,惠娘和周氏还是放心的。
关于沈溪年底考试成绩,冯话齐一直没说。但这次考试过后,除了沈溪外,只有两人被冯话齐看好,推荐参加县试考核,这二人因为祖籍都在汀州治所长汀县,所以准备事项会在府城进行。
这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补课,冯话齐会同时教授三个学生。
除了沈溪外,另外两个学生中一个叫米宁,是城中一家布行的公子,年已十五,也是冯话齐看重的学生。
另一人名叫徐山,是城中棺材铺老板的公子,今年已经十六岁,据说家里已经在给他筹办婚事,若他过了县试这一关,就会迎娶新人进门。
等晚上周氏把此事告知沈明钧,沈明钧又惊又喜:“兄长当初考县试之时,年已十七,小郎不到十岁之龄就可以参加县试,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不行,我得找人将此事写信告知娘。”
以前周氏不太想跟李氏那边有太多联络,但沈溪要参加县试,这是她生平引以为豪的大事,她不介意把这消息告诉沈家人。
“还找什么人,小郎不就是读书人吗?上次给娘写信让她老人家来府城接他大伯回去,不就是小郎帮忙写的吗?”周氏得意洋洋,“以后咱家里好歹也有个读书人了,要是再生个儿子出来,那以后咱家里就有两个读书人……”
周氏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中,现在沈溪才预备考县试,但在她眼里,儿子好像已经中了秀才一般。
沈明钧心里同样高兴,迫不及待拿来纸笔,让沈溪当场把信写了,连夜便拿到印刷作坊交给即将返回宁化运货的伙计,让伙计到宁化县后第一时间送到自己家中。他特别叮嘱,请李氏帮忙联络一下桃花村的村民,为沈溪具保。
关于找廪生具保的事,本来沈溪的伯父沈明文是廪生,但在大明朝,具保必须要避开亲属,只能另行找人。
这方面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商会在宁化县发展得也很好,宁化可是惠娘设立汀州府商会的大本营,那些廪生表面上看志向高洁,一尘不染,但实际上人生在世就得吃五谷杂粮,如今商会势大,他们怎么可能独善其身?找一两个廪生帮忙没有任何难度!
看到沈明钧高兴地拿着信出门,周氏拉着沈溪的手,一脸欣慰:“小郎,还记得几年前家中选择从你兄弟六人中择一位读书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对你的吗?我求爹爹告奶奶,到最后却一事无成,眼睁睁看着六郎读书……”
“那时娘心灰意冷,以为这辈子你只能跟你爹一样,当个只会做力气活的蛮子,恐怕十几岁就要出去做工,给家里赚钱,一辈子没出路。现在你有这机会,一定要好好学好好考,让所有人知道,沈家的千里驹不是别人,而是你沈溪,知道了吗?”
说着这话,周氏已经忍不住抹眼泪。
当初周氏算是贤妻良母的典型,她跟沈家人关系出现隔阂,也正是从沈家推选六郎沈元读书开始,那件事让她认清了人情冷暖,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第一八三章 笼络
沈溪知道初三就要补课,于是趁着年底这段时间,赶紧把他整合城中水路、旱路帮会势力的计划付诸实施。
这对他来说算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他一副尚未到十岁之龄的小身板,想去“号令群雄”那是不可能的,他所设想的,是让宋小城来当这个大当家,一统汀州地下势力。
要整合城中水旱两路人马,得先礼后兵……所谓礼,就是让惠娘以商会名义,把城中这些势力的代表召集起来商量事情。
现如今汀州府,各行各业的商家基本都加入了商会,或者“旱路帮”那些人不在乎商会给不给他们生意做,但“水路帮”毕竟涉及到船运和渡头卸货,跟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会有货物要运,得先找船东,付订金;船东并不会亲自负责船运之事,他会把事情交给船老大做,船老大去找“水路帮”的人帮忙押船,运送货物到对应的码头,再找人卸货;然后由船东向商会收取运货尾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