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首辅之尊的谢迁而言,牛肉依然算得上稀罕物,加上烹饪得法,入口松软化渣,回味悠长,他吃得那叫一个香,一片一片往嘴里塞,不亦乐乎。
何鉴却味同嚼蜡,勉强咽下一片便摇头叹道:“年老咯,嚼不动了,又或者是朝事烦忧让人没胃口。秉德那边……情况不太好,最近他老称病不出,我前去探望,发现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堪忧啊。”
何鉴说的是礼部尚书白钺。
上次朝议关于商税和军费问题,白钺上来便乞老归田,被朱厚照驳回,当时谢迁觉得白钺是无病呻吟,但现在看过何鉴发自内心的感叹,不免有些动容,道:“秉德到底是什么病啊?”
“百病缠身,且都是些常见的老年病,毕竟秉德已届知天命之龄,有什么毛病都不奇怪……倒是于乔你身子骨不错,之前我去探望宾之,他卧榻在床已经好几个月了。”何鉴叹息道。
李东阳罢大学士后,一直留在京师府宅不出……这位前次辅大学士虽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但家族世代行伍出身,父辈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因此京师这里才算是他的家。
“咳咳!”
谢迁闻言不由剧烈咳嗽起来,抚胸好半天,才终于缓过气。
何鉴道:“看你,做什么事情都急,现在连喝酒都如此……”
谢迁叹息:“瞧世光你说的,他们一个二个身体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感情我这把老骨头硬朗反倒成了罪过?宾之退下来有些时候了,年初时我去见过,他对朝事屡有激进之言,对当今陛下有诸多不满……现在刘瑾死了,朝事基本太平,难道他就不能阁下执念,过几天安生日子?”
何鉴打量谢迁,道:“于乔可有增加阁臣人选的计划?这会儿内阁事务繁忙,就这么几个人够用了吗?”
谢迁脸色不太好看,现在内阁虽以他为首,但基本大多数票拟他都交给梁储和杨廷和处置,他只负责重大事件,虽然谢迁知道梁储和杨廷和很忙,但在他看来,比起当初只有他和杨廷和在内阁时轻松多了,也就没有再给内阁添人的心思。
“世光,你为何突然提起此事?难道你想让我跟陛下提议,让宾之回朝继续担任大学士?”谢迁问道。
何鉴摇头:“这不是为你考虑么?我也知道,离开内阁,想回来就难了,陛下跟宾之间的矛盾朝野尽知,我自然不会给你添乱……不过,有些翰林老臣在朝中处置事务力不能及,到内阁或许还能发挥余热。”
谢迁想了下,白钺是成化二十年科举榜眼,是年入翰林院任编修,弘治九年升翰林侍读,《大明会典》修成后晋侍讲学士,有资格入阁。当然,沈溪也是翰林出身,目前在朱厚照跟前炙手可热,更有资格入阁。
谢迁忍不住问道:“你是说秉德,还是之厚?”
何鉴笑道:“你始终没忘了把之厚调到你手下去当差,如此一来你好看着他,不让他招惹是非。但你也不想想,就算你要调之厚到内阁,他会同意吗?我说的人是秉德,他在礼部难以支应,倒不如入阁做几天闲差。”
谢迁摇头摆手:“你把内阁事务看得太简单了,每天需要处理的朝事起码数百件,多的时候甚至有上千件,在那里当差可不是什么轻快活。”
何鉴打量谢迁,虽然他没说话,但眼神好似在说,你这还不够轻快?
谢迁想了想,又道:“有时间的话,我会去探望一下秉德,以他的资历确实可以入阁,之前我一直想让德辉回朝,不过看来一时难以实现,很多事情都跟先皇时不同,现如今陛下对朝事近乎不管不问,司礼监也没太多意见,一切全凭内阁支应,适当增加阁臣人选有助于提高朝廷办事效率。”
何鉴为谢迁斟了一杯酒,道:“陛下既无心朝堂,司礼监掌印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变化,如此一来,倒可维持一段时间朝堂安稳。不过年后之厚就要回朝当差,于乔你跟之厚之间……唉!”
提到沈溪,何鉴和谢迁之间气氛就会变得微妙。
何鉴是个老好人,总想说和沈溪和谢迁间的矛盾,可总不见效。
谢迁又夹了口卤猪耳到嘴里,嚼了嚼,似有所思:“他做他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我跟他之间能有什么?只要他做事守规矩,别乱来,不要总想一鸣惊人,我这把老骨头能容不下他?”
何鉴道:“似乎之厚在养病这些日子,筹措军费的事情没有停下。”
“什么?”
谢迁当即一惊,“这小子,还不愿善罢甘休吗?”
“看你,刚说什么来着?是你跟陛下进言,说朝廷拿不出军费,现在之厚自行筹措有何不可?他又没动府库存余,不过是在民间纳捐罢了……我也只是偶然听人提及,在这个问题上你最好不要反对。”
何鉴态度明确,在关键问题上力挺沈溪,而不希望谢迁跟沈溪唱反调,尤其他认定沈溪做的是正确事情的时候。
谢迁放下筷子,恨恨地道:“本以为他受伤后能消停些日子,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他才回京多久?先是刘瑾,又是张氏外戚,下一步他不会踩到你我头上来吧?”
何鉴苦笑一下,没跟谢迁说什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谢迁意识到在何鉴面前说沈溪的坏话无济于事,何鉴对沈溪的力挺远比他更甚,不由恨恨地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