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临桂城东二里的漓江畔。
刚刚入夜,占地辽阔的大营内燃起熊熊篝火,三军埋灶造饭。
等吃过晚饭,一部分将士展开巡逻警戒,进入刚刚修筑好的明暗哨驻守,剩下的将士则十人、二十人一组,围坐在篝火前,听识字的小旗讲解战场上的事情,还有当前大明的情况,让士兵们明白自己当兵的意义。
这种“自发形成”的会议,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动员会。
沈溪发现,麾下官兵文化普遍不高,没有上战场杀敌的经验,平时训练也很少,每年仅限春秋两操,地方财政基本不拨款,士兵们得过且过,没人要求他们,他们更不会严格要求自己,本身又是世袭军户,在太平年景,谁会想谋求进步?
因为这一路行军,时间上没有具体要求,沈溪便让士兵轮流接受思想教育,先由沈溪自己给军中那些识字的官兵进行培训,传授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当前大明内外环境。这些人在经过学习后,沈溪便将他们提拔为军中的小旗,专司负责思想动员。
这些小旗从沈溪那里吸收到许多新知识新思想,每次开会就好像讲故事,让士兵把心都聚拢在了一起,一到晚上就凑一块儿谈天说地。
这样做,不但是在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更是在培养感情,如此到了战场上,士兵们心中才会增添获胜的底气,为身边的同袍而战,做到相互协作,无往而不利。
动员会刚开始,沈溪已经准备休息。
这几天他睡得不好,想趁着兵马驻扎临桂城外,好好睡个安生觉。
该进城还是要进,只是进城的方式方法需要斟酌,沈溪最担心的是城防换防问题,桂林府地方驻军,肯定不想将临桂城防交给别省将士,他们自然会想,别省之人会为了广西省城而浴血奋战?
沈溪最怕的,是因城防换防问题入城后跟地方将领产生矛盾。
这边沈溪刚要回寝帐,却有侍卫来报,说是临桂城东门方向有车队过来,似是地方官府派来联络的。
临桂到底是广西省治,三司衙门一应俱全,沈溪作为六省兵马提调、左都御史、兵部尚书,顶着这么大的官帽莅临临桂,地方上不可能不接待,沈溪原本以为城内得到消息会晚一些,要明天才会派人来,没想到当晚就有了动向。
沈溪叫来负责值守的风昭原,详细交待一番:“……要防备叛军偷袭,自临桂城东门来的车队,未必不是叛军所扮,一定要小心谨慎,营地内进入一级安保,士兵们各自准备,随时应战!”
“是,大人!”
风昭原领命后,匆忙而去。
第一五〇〇章 体贴的男人
临桂城前来大营探望的官员,并非是广西布政使、按察使或者是都指挥使这样的高官,仅为三四衙门派来的代表,多为属官,带来城中的慰问,犒劳军队的物品却很少,仅仅有两头猪四只羊,以及六牛车的粮食,像是例行公事。
沈溪亲自接见来访官员,苏敬杨、王禾代表军方作陪,刘瑾也出席会见,张永却选择了回避。
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派低级官员过来,沈溪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文官高傲惯了,但广西都指挥使司只来个正六品的经历,在沈溪看来,这就不正常了,这说明广西地方对他有所不满。
至于具体到这位都指挥使到底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沈溪不想知道,从开始他就没准备从六省征调兵马出战,毕竟他是前来平叛,完成皇帝交待的差事,至于建功立业,连他自己都不能确定,更没法给谁保障。
苏敬杨和王禾都是一省都指挥使,自己省内的军务不管,非要跟着沈溪出来作战,源于他们重视这样的机会。
得知广西都司衙门过来的只是一名经历司经历,苏、王二人非常气愤,在他们看来,广西都指挥使对沈溪不敬,就是对他们不敬,恼怒下恨不能进城把人抓出来到沈溪面前,好好质问一番,到底什么原因居然敢如此放肆。
沈溪则无所谓,他没打算带广西都司的兵马作战,而且他之前便准备以临桂作为此番南下征战的最后一站。
沈溪面对广西三司来人,态度谦和:“回去后各自知会一下,便说本官这几日暂不进城,若有什么紧急军务,可暂且呈递到本官这里,若叛军临近,本官会相应做出安排。”
“至于迎接事宜则不必准备,城中防务本官不打算接管,一切照旧便可!”
三司代表面面相觑,有些不太理解沈溪说的话……在他们看来,沈溪过城而不入,大概是对地方有所不满,至于沈溪这种不满来自何处,他们不明白,只能将沈溪说的话记下来,回去后跟各自上官汇报。
临桂城里的来客并未在营地过夜,将各自上司的话带到后,便回城复命去了。
沈溪让人整理城中送来的东西,王禾有些不甘心:“大人,广西都指挥使为何没亲自前来给您问安?您可是兵部尚书,此番又出兵援救临桂,他敢这么安守城中,对大人敢如此轻慢?”
苏敬杨也是义愤填膺:“是啊,大人,要不将此人捉来,好好拷问,看看他面子到底有多大!”
沈溪摇摇头:“弄得好像本官非要见谁一样……广西军队怎么样,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本官虽奉皇命提调西南六省兵马,但始终只是湖广和江西两省总督,广西地方事务,本官不想过多插手。这位都指挥使未至,或许是城中有紧急军务需要处理,就当他是恪尽职守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