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跟之前礼部尚书白钺主动拜见谢迁,把许多情况说透有关。
张苑皱着眉头道:“咱家来见谢阁老前,专程去豹房面圣,陛下的意思……要防备沈之厚举兵谋反……”
“是吗?”
谢迁诧异地反问了一句,随即断然摇头,道,“虽然老夫对沈之厚蛊惑陛下出兵不支持,但老夫知道,他品性还算纯良,不会做出僭越之事,更不要说起兵谋反了……这点张公公尽可放心。”
张苑生气地道:“谢阁老,咱家为了劝阻陛下出兵,一直都在奔波忙碌,甚至不惜半夜来访,你当咱家是闲得慌没事干吗?咱家这么努力是为什么?谢阁老不会认为,咱家做这些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吧?”
谢迁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张苑行了一礼:“张公公为国为民,殚精竭虑,老夫自然能体会,其实老夫心思跟张公公相同,都是为百姓福祉考虑……张公公请放心,老夫会派人盯着沈之厚,绝对不允许他胡来……虽然他是领皇命出城,但只要跟钱粮有牵连,老夫就能制约他,不会让事态失控!”
言语中,谢迁直接拒绝了张苑的调遣,把双方合作关系主动降低一档,对张苑的恭敬也近乎变成一种敷衍。
张苑心中冒起一股无名火,皮笑肉不笑地道:“咱家好心好意提醒,谢阁老却如此敷衍搪塞,看来是觉得咱家无事生非……咱家做事最求公允,谢阁老还是想想怎么提防沈之厚,如果他在城外闹出什么幺蛾子,到时候咱家在陛下那里难办,谢阁老在朝中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虽然张苑大权在握,但不敢开罪谢迁太深,这话带有一定威胁的意味,大概意思咱俩合作两利,如果你不帮我,也休想我支持你。
放出狠话后张苑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等张苑走后,谢迁仍旧表现出一副怅然若失的心态,表情阴郁。
“之厚在朝这些年,也算矜矜业业,最关键是他力挽狂澜扳倒刘瑾,使得正义伸张……如今他做的事情对不对我管不着,但若是谁想利用我来铲除异己,绝无可能……”
谢迁虽然对沈溪坚持出兵草原不赞同,却不想自己被人利用,对张苑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暗忖,“之厚做错事,他自己可以承担,我还可以纠正他,但若我做错事,谁来担负可怕的后果?再者,之厚再怎么样也是文臣,张苑却不同,作为一个阉人,他要是成为第二个刘瑾,危害恐怕要比之厚大许多!”
谢迁有一身傲骨,想成为刘健和李东阳那样正色直道、蹇蹇匪躬的宰辅之臣,以大义之身控制朝堂,而不是在竖阉阴影下卑躬屈膝办公。
沈溪不受控,谢迁便让这个他看好的后辈从决策层退出去,为此不惜全力出手压制。但当谢迁发现张苑利用他来打压沈溪时,立即警醒过来,不再配合张苑做事,甚至想把张苑手上的朱批大权拿下,把司礼监也一并控制住。
……
……
这边厢谢迁想要拿张苑开刀,而张苑出院门后,也在筹划怎么把谢迁的威风给打下去。
回府路上,张苑越想心里越不高兴,嘴上嘟囔道:“谢老头以前对我唯命是从,不知这次怎么了,居然会帮沈之厚说话……看来他有意退下去,想跟沈之厚化敌为友……难道他是受了白秉德请辞的影响?谢老头真退下去也好,杨廷和跟梁储资历不深,我略使手段二人必定乖乖就范,到时候不是我说什么便是什么?”
张苑突然一阵得意,就算谢迁是弘治朝赫赫有名的内阁三辅臣又如何?面对他时不照样服服帖帖的,这可是他以前作为市井小民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只是近来不知什么缘故,谢迁所作所为逐渐偏离预定轨道,开始不受控制,不过这对张苑来说不算什么,哪怕谢迁离朝,他照样可以控制杨廷和跟梁储,继而独揽大权。
不过很快张苑又担心起来:“我那大侄子不怎么好对付啊……谢老头在朝一日,大侄子看到谢老头曾提拔重用他的份儿上,不敢对谢老头无礼,如此直接后果就是拥有陛下宠信的大侄子反倒在朝争中落于下风。如果谢老头致仕,我掌控梁储和杨廷和不难,但怎么压制大侄子?到时候他肯定会挟陛下的恩宠,干涉内阁和司礼监正常运转……这不是变相成全了大侄子?”
“不行不行!我现在既不能让大侄子被谢迁成功扳倒,也不能让谢迁顺利致仕,还是要想方设法让他二人争都不休,一直两败俱伤为止,如此我才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
……
沈溪出城后就直接往津门而去。
天津历史悠久,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设市镇,史称三会海口,乃是天津城最早的发祥地。唐朝在芦台开辟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南宋金国贞佑二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元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转运中心。
本朝建文二年,成祖在海津镇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成祖登基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该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随后,大明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天津卫自成立伊始便拥有一定数量的海军,虽然所辖战船老旧,但比之普通民船更大更坚固,通常情况下足够应付突发情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