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之道:“刘管家,是你啊?”
刘管家再看旁边的沈溪,他也认得,当年沈溪是个小屁孩的时候,正是这位刘管家帮忙才让沈明钧带着妻儿进城,沈明钧和周氏对刘管家一直带有感恩之心。
刘管家跪下来向沈溪磕头:“沈大人,小人给您行礼了。”
沈溪笑着上前搀扶:“刘管家,都是自己人,何必多礼?起来叙话便是。”
刘管家听沈溪称呼他是“自己人”,顿感颜面有光,麻利地从地上爬起来,想去扶自家少爷,却发现王陵之已先一步往客栈门口走去。
王昌聂带着长子王陵涣早就在门口等候,见到王陵之到来,一家人瞬间激动起来。
王陵之当即跪下来向王昌聂磕头,泣声道:“父亲,孩儿来探望您了。”
这礼数,还是沈溪教王陵之的。
沈溪看着人家一家团聚,没有往前凑,只是在后面打量。
客栈门口聚拢不少人,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好奇地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王昌聂老怀安慰,在对儿子嘘寒问暖一番,才看到后面站着的沈溪,赶紧走过去就要下跪,口中道:“草民见过尚书大人。”
一句话,便把围观的路人吓了一大跳,有人嗤笑道:“哟,这是说书唱戏呢?这乳臭未干的少年会是当朝尚书?”
沈溪对周边的调侃充耳不闻,上前扶住王昌聂,道:“王老爹客气了,我跟凌之这两年都在西北,刚回京师不久,现在凌之在兵部当差。欣闻伯父一家到来,我便带他过来见见家人,外面说话不方便,还是进内说话为好。”
沈溪和王昌聂走在前面,一行人步入客栈。
外面沈溪所带随从赶紧隔开那些想凑上前看热闹的路人,有侍卫喝斥:“兵部沈尚书带王将军省亲,不得造次!”
沈溪的侍卫一个个都很自豪,说出这番话时,腰杆挺得很直。
给兵部尚书,还是自古以来最年轻甚至可以跟霍去病媲美的沈溪做亲随,走到哪儿都可以仰起头做人。
围观路人恍然大悟,都知道朝中有个三元及第的少年郎,小小年纪便为国南征北讨,立下功勋无数,几个月前回朝任兵部尚书,没想到现在终于见到真人了。
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
刑部尚书屠勋留在谢府吃了一顿家常便饭。
同桌的除了谢迁外,还有谢府另外两名在朝为官之人,分别是户部员外郎谢迪,以及翰林编修谢丕。
谢迁尽量避免弟弟和儿子牵扯进朝争,所以饭桌上,全程保持食不语寝不言的君子作风。
饭后屠勋匆忙离去,今天晚上他还得拜见几名朝中大臣,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弹劾魏彬的奏本写好。
谢迁表明态度,无论屠勋做什么事,一律不参与其中。
“父亲大人,听说沈尚书曾到府,为何未留下一起用饭?”屠勋走后,谢迁本想跟谢迪和谢丕问问工作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帮上忙的地方,谁知谢丕对沈溪的事情很感兴趣,第一时间就问及。
翰林院可是消息汇总之所,谢丕作为翰林编修,父亲又是当朝首辅,在翰林院中的地位卓然,翰林院若有什么事情,总喜欢推出谢丕来当排头兵。
谢迁有些不悦,皱着眉头道:“沈之厚来,只是跟为父商量一点事,说完便回去了,你找他有事吗?”
谢丕发现叔叔正在向自己使眼色,似乎不愿让他提及沈溪之事,但他还是硬着头皮道:“如今翰苑正在讨论下一位阁臣人选,似乎沈尚书呼声最高……刘瑾失势,朝中文风盛起,若此时沈尚书入阁,相信以后可以顺利从父亲大人手里接过首辅之职……不知父亲对此可有听闻?”
谢迁很生气,谁入阁跟你们这些吃饱了撑着的小小翰林有什么关系?
特别是你这小子,不过才是个编修,距离侍读和侍讲还远着呢,你管谁入阁呢?
“沈之厚不会入阁,老夫跟他说过了,他在兵部尚书位置上至少要待五年,五年后再谈是否入阁!”谢迁板着脸回道。
谢丕正要说什么,谢迪打断侄子的话,笑着道:“以中,对于沈尚书入阁之事,令尊自有打算,你不必太过牵挂……令尊在阁臣的位置上已历两朝,如今更位列首辅,难道不比你有见识?”
谢丕恭恭敬敬行礼:“是孩儿多嘴了。”
谢迁黑着脸道:“沈之厚年纪轻轻便做了兵部尚书,带坏你们这些后生,个个以为不用踏踏实实努力做事,干上几年就能位极人臣,这可不是好现象,若让他入阁,朝中非议声更大,对于大明官场风气有害无益!”
谢丕年轻气盛,又把沈溪当作先生看待,对于父亲这番话打从心眼儿里不能接受。
谢迪赶忙出言说和:“沈尚书到底是兄长一手栽培,兄长如今位列首辅,朝中人人敬重,以后多提点一些便是。”
谢迁凝视谢迪,微微颔首,目光却不由挪到儿子身上,神色中带着几分担心,生怕谢丕被沈溪带偏了。
“以中,你在翰苑要潜心学习,不能被外事烦扰,朝廷大事跟你没太大关系,尤其涉及阉党之事,你更不得强出头,为父会跟梁学士和杨学士提醒一声,让他们留意你的工作和学习。”
“你一定要记得,翰苑藏龙卧虎,乃增广见闻、积累经验之地,你若心有旁骛,莫要怪为父对你责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