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一拍桌子:“沈之厚来宣府,先以礼相待,最好能投其所好,但他到底有什么喜好,尚不得而知,你去好好打探一番,本官好有针对地进行安排。”
“是,是!”文祥晋只能接连应声。
“再者……”
杨武瞪着文祥晋,道,“刘公公派人到宣府来的消息不得泄露出去,更不得泄露特使的行踪……之前本官还发愁让何人接待,现在看来你去最合适。”
文祥晋苦着脸道:“那大人,沈之厚来宣府,由谁接待?”
杨武冷笑不已:“当然是找不知情的人,若你去跟沈之厚通风报信当如何?你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接待沈之厚之事与你无关……但你先得把沈之厚的喜好给本官打探出来,只要能对症下药,本官就不信这世间有无缝的鸡蛋!”
……
……
沈溪离京才几日,京城官场便经历一场大动荡。
原吏部尚书刘宇入阁,成为内阁四把手,位列谢迁、焦芳和杨廷和之后,而刘宇吏部尚书的位置由张彩接过。
刑部尚书王鉴之致仕后,原刑部左侍郎刘璟接任。
新任兵部尚书则是原兵部右侍郎曹元。
除此之外,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机构也有大量官员更迭。
经过清洗,朝廷六部中有三部为刘瑾控制,剩下的刑部、礼部和工部也不得不对刘瑾虚以委蛇。
至此,朝廷基本为阉党掌控。
谢迁在沈溪走后,干脆请病假在家,一连半个月都没去文渊阁。
如此内阁票拟大权尽落焦芳之手,本来谢迁好不容易争取到地方事务的决断权,但因沈溪和王鉴之被贬斥,谢迁感觉自己留在朝中没太大意义,生出归隐之心,对于到手的权力也不珍惜,就此拱手相让。
内阁中清流仅剩下杨廷和,暂时没法跟刘瑾斗,而朝中刑部尚书刘璟和礼部尚书白钺已倒向阉党一边,剩下个工部尚书李鐩随大流。
至于朝廷各正卿,要么直接加入刘瑾一边,要么浑浑噩噩当墙头草,朝廷已失去原本的平衡。
刘瑾对异己的打压,几乎是不择手段。
没人限制手头的权力后,刘瑾开始把手伸向五军都督府,准备篡夺军权。
之前刘瑾在五军都督府中安插的人不多,此番趁着自己得势,大量向五军都督府安插人手,一些重金贿赂他的将领和勋贵,被委以重任。
而张苑和张苑背后的外戚势力也遭到刘瑾打压,刘瑾彻底拿回内厂、东厂和锦衣卫的控制大权,刘瑾下一步想把西厂提督张永给拉下马来,张永为避祸,发现情况不对立即以身体有疾为由躲进京城家中不出来。
刘瑾找不到办法将张永赶出朝廷,便把西厂的权力划拨到内厂和东厂,如此名义上张永还是西厂提督太监,但手头权力尽失。
感到张永没有了威胁,刘瑾没有再赶尽杀绝,毕竟留个幌子在那儿,他可以在朱厚照面前赚了个好人……内阁和西厂看起来都相对独立,如此正好彰显他没有擅权。
京营、九城兵马司、城外由沈溪调往京城的换戍兵马,基本为刘瑾挟制,在很短时间内刘瑾就完成权力的急速扩张。
之前刘瑾要打压谁,还需要阴谋算计半天,但现在肆无忌惮,指哪儿打哪儿。
朝中和地方官员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得不对刘瑾妥协,一些之前自诩清正、远离朝堂纷争的大臣,也不得不对刘瑾行贿。
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的官员,必须要向刘瑾行贿,不然的话轻则丢官,重则下狱,连累家人……
刘瑾的财富,跟着权力的扩张而急速膨胀。
除了索贿外,刘瑾更大的一笔财富来源则是贪污。
朝廷各衙门尽在他掌控中,随便从哪个衙门截留一点,都不是小数目。
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时彼一时
沈溪于三月十七抵达宣府城。
高大巍峨的城池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中,仿佛镀上一层金粉。
赶了一天路,沈溪又累又乏,正想叫人快马加鞭紧赶一程进城,远处城门洞开,一队快马疾驰而来。
马车继续前行,近了沈溪一看,马队当前者正是王守仁。
出迎的基本是沈溪安排到西北来任职的人,尤其是王守仁,沈溪力荐他领兵,对于旁人来说这是个苦差事,但对于王守仁这样有抱负又有能力的人来说,等于是沈溪给了他绝佳的表现机会,可以建功立业。
王守仁回京,不出意外的话会被重用,以沈溪估量,就算做不成侍郎,至少是以正四品或者是从四品叙用。
如果王守仁选择外放的话,基本能做到一省按察使。
出城迎接的人不多,因为沈溪只通知了王守仁,地方官员和军将一无所知。王守仁为人低调,毕竟他在宣府时间不长,虽代理军务但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整合宣大之地官场和军队,交游不深,并不希望把事情传扬开。
“……之厚,一起进城吧。”
简单寒暄后,王守仁做了个请的手势。此番他跟沈溪乃是以平辈论交,不算是正式迎接,更好像私下会面,没有以下级身份觐见。
王守仁行将卸任,新职务却迟迟没有消息,基本上不可能超过沈溪的官阶,却也不算是沈溪属下。
二人同年考取进士,在学问方面见解又相似,相处上比之昔日在兵部时更为从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