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绍冷笑一声,道:“主公难道忘了前次孙权想假道灭虢之事了么?其实主公与此人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也应该了解,此人志向才能远不及其兄,他的骨子里只是一个贪得眼前利益的坐守之徒罢了。而他若想稳据江南半壁,那么就只有夺取荆州,全据长江,所以说,只要荆州有机可趁,那孙权必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方绍几句话把孙权剖析了个通透,他也并非穴来风,而是经过这几年与孙权的接触,以及历史上此人的评价,最终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的。
事实上,东吴除了孙策、周瑜、鲁肃等少数江北人氏有争天下的雄心与见识之外,诸如吕蒙、张昭、顾雍等辈,虽不乏名将良臣,但多是眼光短浅之徒,而孙权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变成了一个以割据为基本国策的君主。
而如果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真雄主,又怎会在刘备与曹操几番决战之时,不去趁机攻打曹操,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来挖盟友的墙角呢。实际上,纵观古今,像孙权这样不靠谱的盟友,确实也属少见。
当方绍把孙权的真面目撕开时,刘备直听得心惊胆战,沉默了好一会,方道:“若非中正你提醒,我几乎忽视了这一点,东吴这个隐患,确实不可不防呀。只是南郡毕竟为要地,除了子方之外,我实难想得出还有谁可胜任此要职。”
方绍知道,刘备是铁了心要在南郡安排一个自家的亲信,不过,只要不是糜芳的话,其余的人都还是可商量的。
方绍便笑道:“主公无需忧虑,绍倒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三卷 争雄 第一百六十章 八字诀
刘备脸上没多少兴奋,问道:“不知中正这回推荐的又是哪位高才?”
这话显然有所指的,看来他又以为方绍打算推荐蒋琬这类声名未振的人才。
方绍微微而笑,道:“其实此人主公熟悉的很呢,说起来他还是主公的亲戚。”
“亲戚?”刘备的神色好了很多,道:“中正你不会打算推荐子仲吧。”
刘备口中的子仲,即是糜夫人的大哥,徐州元老集团的老大糜竺是也。
刘备的儿子还穿着开裆裤,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亲戚,除了糜芳之外,他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糜竺。
方绍当然不会推荐糜竺了,这位资助刘备起家的大舅哥,跟着刘备奔波半生,现下好容易来到成都这花花世界,正是享福的时候,若是好端端的从中央被方绍给弄回了荆州吃苦受累,这位糜子仲不怪罪他才怪。何况如今糜芳他已经得罪了,再把糜竺也得罪了,显然是不太明智的。
“主公猜对了一半,其实绍推荐的并非是子仲公,而是其子糜威糜建武也。”
这糜威乃糜竺长子,现今二十有五,虽然文略不及其父,但相比其父却更擅长领兵打仗。当然,虽然糜威小有些本事,但在这个谋臣武将群星璀灿的时代,实在是十分的不起眼。
不过,就方绍的观察,此人的能力,至少要糜芳之上,最关键的是,糜威乃糜竺之子,其叛降的机率远比只是糜竺弟弟的糜芳要小得多。而且关羽虽轻士大夫,但对糜竺却一向尊敬,以其子镇守南郡,与关羽或许便会相处的更为融洽一些。
刘备稍露惊喜之色,显然方绍的建议从一方面中了刘备的下怀,但他只是稍喜之后,便马上又露出忧色,道:“建武虽有武略,但治政之才却不如其父,况且他年纪尚轻,如令其担当这南郡太守这般要职,会不会有些不太妥当呢。”
方绍笑着宽慰道:“主公多虑了,所谓英雄出少年,年纪轻并不是问题,想当初孔明军师辅佐主公之时,不也是年纪轻轻么。而当初绍受主公信任,出使东吴之时,比军师年纪还轻,虽未曾立有大功,但也没有负了主公的重托。至于治政的能力嘛,主公大可选定几位这方面的人才协助其治政,况且南郡乃军事要地,为太守者,更当由武略见长者出任才稳妥些。主公以为如何呢。”
刘备被方绍这一番头头是道的话说得大为动心,思来想去这糜威倒也确是极佳的人选。
头一点他是自己的亲戚,把南郡交给他放心得下。其次糜威的才能确比其叔要强。这三来嘛,自家的几个亲戚都没什么大才,多是无法委以重任,这糜威年纪虽轻但也颇有些资质,如果给他机会好好培养一下,将来岂不又多了一个可以信得过的独挡一面之才。
刘备琢磨来琢磨去,前思后想了好办天,最终拍板道:“既然是中正推荐的人,那便一定错不了,好吧,这南郡太守的职位,就由建威来担当吧。”
听了刘备这句话,方绍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不过,方绍并不能就此安心,打发走糜芳这么个祸胎还不算完,对于荆州这块事关兴衰的地方,无论如何也是要确保万无一失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方绍除了要旁敲侧击刘备之外,还要在不失和的情况下,与庞统、糜竺等人商讨,经过一番不见硝烟的斗争之后,总算是帮着刘备定了荆州留守的人事安排。
在方绍的极力争取下,关平替代了刘备原先的人选,成为了公安的守将。
而江夏太守则改为徐庶接任,并作为荆州留守军的头号谋士,辅佐关羽督荆州军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