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呵呵一笑,道:“知孤者,唯子明也。想必子明也知道,如今曹操正在河北平叛,徐州守兵空虚,子敬前番曾作书劝孤提兵趁虚攻打徐州,孤一直犹豫未决,子明你的见识堪比公瑾,所以孤想听听你的意见。”
吕蒙眼珠子转了一转,道:“徐州兵少,若主公亲率大军北上,自然可克。但主公纵然今日得到徐州,但转日曹操以大军来争,北地适于骑兵奔驰,我军纵以七万八人也未必守得住呀。”
孙权听罢吕蒙的分析,装模作样的琢磨半天,方才点着头道:“子敬虽有大略,但却不够周密,还是子明你深思熟虑呀,只是若不去攻打徐州,我江东又当从何处开疆拓土呢。”
吕蒙对孙权的心意摸得很透,当即便道:“那刘备骗借荆州不肯归还,若待其抚定益州,到时以两州之雄兵,又据荆州上游之势,则对我江东之威胁远甚曹操。所以,依蒙之见,不若先趁刘备远在蜀中之际,突调大军拿下荆州,待全据长江之后,再徐图北向,不知主公以为如此。”
孙权眼睛一眯,嘴角露出一抹诡异的笑。
第三卷 争雄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东吴
很显然,孙权的目标本来就是荆州。
自前次诸葛瑾入川,带回刘备一纸借据之后,孙权的心里就憋着一股火,每每看到刘备那不太俊秀的字迹时,他就恨不得将那借据撕个粉碎,他对刘备的恨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在遭遇了第一次合肥之战的失利之后,孙权决定调整一下进攻方向,先把荆州搞到手再说。
不过,孙权每一次的决定,自己都不轻易表明态度,而是借助于某一位臣下来道出自己的决定,赤壁之战时是周瑜,借荆州时是鲁肃,而这一次又轮到了吕蒙。
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失败了错归臣下,成功了则是我当主子的英明决策,无论怎样就自己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么多年来,孙权把这一招已经玩得十分通透。
所以,听罢吕蒙的进言,孙权心里不由暗自得意,嘴上却忧虑道:“刘备虽人在益州,但荆州仍留有重兵守备,且有关羽这样的虎狼之将镇守,若是强行用兵,只怕没有必胜的把握呀。”
吕蒙笑道:“荆州虽早晚是主公的,但也不必急着一口气吞了,蒙以为,当采取逐步蚕食的方略,一点一点的将荆州慢慢吞掉。”
孙权眉色一挑,忙道:“如何逐步蚕食,子明说详细点。”
吕蒙遂站起身来,指着屏上地图道:“主公请看,荆南虽有六郡,但最为重要的却只是南郡与江夏,所以关羽的主力兵马主要集中在夏口、公安、江陵一线,而南四郡却兵力虚弱。现下汉昌郡在我手中,则我水师可随时截断湘水口,关羽忌惮我军水战之利,自不敢走湘水南援四郡,唯有从公安入油江,辗转入荆南,如此一来必耗以时日,则我军便可从容攻取桂阳、长沙、零陵三郡。”
吕蒙在南郡跟随周瑜征战许久,对于荆南一带的形势自是熟知,又深知如何利用吴军水军的优势,这一套攻取三郡的方略,可以说是深得用兵之妙。
听罢吕蒙的分析,孙权心中是且喜且叹,叹的是吕蒙与鲁肃都是周瑜大力推荐的人,鲁肃的话,每每自己提及要武力攻取荆州,总是会长篇大论的搬出一大通什么大局为重的道理来劝说他不要冲动。
吕蒙的话就耐听多了,没那么多大道理,简简单单几条用兵之策便可令他轻取三郡,就是这么简单,这话听着才痛快。
孙权当即拍着吕蒙的肩,夸赞道:“子明呀,看来你已是胸有成竹,看来这攻取三郡的人选,非你莫属了。”
吕蒙一听孙权有委以重任的意思,精神顿时大振,忙道:“主公若信得过蒙,蒙必为主公夺还三郡。”
孙权点着头道:“很好,那你就尽快回陆口吧,与众将多多分析些利害,吴中这边,由孤来劝服他们同意。”
事实上,孙权名为东吴之主,但凡涉及用兵之事,大到赤壁之战,小到讨伐山越叛乱,都无法独断专行。
孙权的这般难处,其实与东吴的治国方式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东吴的大族掌握着东吴几乎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命脉,东吴的军队,实际上是由一支支私兵所组成。而在东吴中,拥有私兵的将领多达上百之多,重要的如程普、陈武等人,都拥有多达数千的私兵。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私兵是可以父死子继的,孙权基本不能独自调动他们,只有通过私兵所属的将领才能进行调动。
而孙权想要让这些拥兵的将领们动用自家私兵,靠的就是跟他们利害一致,比如用抗曹、抗中国等口号使他们同仇敌忾。而东吴的每一次军事扩张,所得到的疆土的与人口,也基本由那些参与作战的将领所瓜分,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攻取了长沙北部汉昌郡,此郡便成为了周瑜的食邑,而鲁肃接管了周瑜的军队之后,汉昌郡便又转为鲁肃的食邑,这种情况在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维系东吴集团的最根本因素就是看得见的利益。而先前数度北侵徐扬都无功而返,参与的将领们都损失折将,这使得许多将领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不少人颇有怨言。所以,此番孙权迫不及待的想要侵吞荆州,实则也有想要补偿这些将领的意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