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家世之显赫,渊源之流长,纵然是当年号称‘四世三公’的袁氏,也比不上这司马一族。
这时,刘晔却道:“仲达之言固有道理,只是方今襄阳势危,若然有失,则宛洛将直接暴露在关羽的兵锋,由此而引发的祸害,只怕同样不轻。”
曹操沉眉思索了好一会,忽然问道:“妙才所部现在何处了?”
座下曹真道:“回丞相,妙才的两万兵马,现下已至祁山,正准备经武都南下。”
曹操站了起来,走到悬挂的大地图前,细细的端详参研了一番,然后,表情坚定了许多,似乎是做出了决断。
“孤此番征汉中意义重大,岂可轻易退兵,就等妙才军马一到,两路夹攻汉中,看那刘备怎么应对。至于襄阳方面,襄阳天下坚城,子孝的才能孤也深知,关羽兵锋虽利,料想一时片刻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妨先等等看吧。”
……
当东面汉中战事陷入僵持,中路襄阳胜负难料之时,遥远的东方建业,一人正匆匆的踏入吴侯军府雄伟的大门。
“子敬呀,你总算来了,孤正等着你好做决策呢。”
议事堂中,孙权下阶相迎,一脸亲切的笑容,没有半点当主子的威严与气势,那副言态举止,俨然在迎接一位久别了的故友。
鲁肃却不敢以故友自居,忙拱手道:“主公将西面之事托负与肃,肃动身之前,总得花些时间部署一下,以防不测。来晚了几天,让主公久等了。”
孙权携着鲁肃的手入内,笑呵呵道:“子敬尽职尽责,有子敬你主持西面大局,孤便可高枕无忧矣。”
主臣分别落座,鲁肃开门见山的问道:“主公,先前肃的密奏想必主公已经收到,但不知北伐的兵马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权笑了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这个先不急,子敬,听闻你以身涉险,亲自去陆口送嫁,不知可有此事?”
鲁肃淡淡道:“也算不上涉险了,关云长那人极看重名声,根本不会对肃怎样的,肃只是趁着送嫁为名,好好察看了一番夏口与陆口沿线的布防。”
“那子敬察看的结果如何?”孙权接着问道。
“四个字——固若金汤。”鲁肃回答的很干脆。
“哦。”孙权随口应了一声,似乎有点失望。
鲁肃马上道:“所以肃才密奏主公,请主公暗调兵马,准备北攻合肥。而今之势,曹操被汉中和襄阳两路兵马牵制得动弹不得,中原主力皆难以调身,合肥之兵不过七千,此乃天赐之良机,主公此时若还迟疑不取,那我东吴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第三卷 争雄 第二百三十二章 泼出去的未必是水
鲁肃把话说得这般绝对,孙权听着就心惊胆战,讪讪的笑道:“子敬你这话有点危言悚听了吧,刘玄德与曹操的争斗必然是无休止的,合肥方面咱们自然有的是机会,怎会如子敬所说,错过了这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鲁肃见孙权还没开窃,神色间显得有点失望,叹道:“以刘玄德眼下的实力,之所以能对曹操两面作战,无非是仗着秦岭之险与汉水之利。假设这一战之后,刘玄德既得襄阳,又兵出秦川,虽然占了上风,但与曹操争夺中原之时,便再无险可依,只有与其最精锐的步骑正面交锋,如此一来的话,曹操当无所惧,东南方面,便可分出兵力来防范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这样,我们还能再碰上合肥一城,仅仅只有七千人驻守的天赐良机吗?”
孙权眼睛这下有点亮了,“听子敬这么一说,合肥方面,确实还真是一个良机啊。不过孤还是要问子敬一句,荆州方面,咱们真的就没办法再染指了吗?”
看来孙权对荆州还是念念不忘,鲁肃都有点不耐烦了,但只能耐着性子道:“荆州方面,至少在现在看来没有机会染指。不过嘛,眼下天下的形势变化莫测,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此话怎讲?”一听鲁肃说夺还荆州并非一丝希望也没有,孙权的精神头马上又抖擞了起来。
“这就要看曹操方面的反应了,如今关云长围襄阳,兵锋威及宛洛腹地,只要曹仁能坚守到曹操的大军从汉中抽身出来回援,则云长区区数万兵马,必然会兵败而归,到那个时候,荆州必然会重新陷于动荡,而这时,便给了我们可趁之机。”
“嗯,子敬言之有理。”孙权抚须点头,眉宇间又燃起了希望。
“不过,话虽如此,但肃以为,此番云长北伐,失败的机会微乎其微。我们还当把精力专注于东南,至于荆州,还是不要记挂太多了。”鲁肃转眼之间,又给孙权浇了一头冷水。
孙权却似不信,“子敬,关羽虽乃当世虎将,但你对他未免也太有信心了吧。”
鲁肃摇了摇头,“主公错了,其实肃并非是对云长有信心,而是对主公的那位好妹婿有信心。”
孙权神色一变,“你是指,方绍……方中正”
孙权本来打算直呼“方绍”的,但转念一想毕竟面子上那是自己的妹婿,当着臣下的面直呼其名,似乎有所不妥,便顺嘴不情愿补了一句‘方中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