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绍这就听着不爽了,暗忖:“好嘛,都交给下边人去办了,怪不得当年诸葛亮一揽蜀汉大权,多半也是你赖得自己管吧。”
而这时,那刘泰却咿咿呀呀道:“先生,这个数学很好玩,阿泰想学,阿泰想学啊。”
年幼的阿泰,显然比他哥哥对数学这新鲜事物更感兴趣,看来刘禅这小子的思维已经开始定型,这般大任,怕是不好再指望上他了,所幸还有阿泰这小家伙,似乎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便让方绍放下了心。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方绍一面教授两位公子课业,一面又奉刘备之命组建了一支一千人左右的诸葛飞弩部队,转眼之间,炎炎盛夏已尽,一场大雨之后,初秋的凉意袭卷了整个益州。
这天清晨,方绍刚刚起来,诸葛亮便派人来相请,说是汉中王派了人前来回成都来见他二人,言有密事与他二人商议。
方绍便赶紧穿戴完毕,匆匆的赶往了诸葛亮府。
“这是汉中王的密信,你先看看吧。”一到诸葛亮府,他便将一封刘备的手书给了方绍。
方绍接过来细看,不禁也微吃一惊。这来,汉中王的信中言道,荆州关羽前不久收到新任南阳太守蔡瑁的密信,言其愿以南阳郡归降汉中王,只求汉中王能够不计前嫌,赦免蔡氏一族之罪。
方绍看罢信,不禁疑道:“蔡瑁不是一直在许都么,什么时候成了南阳太守的?”
诸葛亮道:“听闻是在不到一月之前,曹操因南阳郡迁入了数万口荆州移民,因与当地人屡生冲突,难以治理,故而才将蔡瑁调任南阳太守,希望借着他安抚那些移民之心。”
方绍微微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不过蔡瑁当年一心的想害死大王,如今却突然说要举郡归降,这叫倒让我举得有点新奇。”
诸葛亮笑了笑,“人家的理由也说得很清楚,因是在曹操手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又痛惜襄阳失陷,蔡氏一族被抄家,所以权衡之下,才打算归顺大王,这个归降的理由倒也合情合理。”
方绍将那信合上,“南阳乃许洛之门户,若能到手,则兵马星夜兼程,不出两日,便可直抵洛阳和许都,抑或西走武关,径取关中,这就等于将一把钢刀插入了曹操的心腹之中如此,则我们北伐中原的难度便将容易许多了。”
诸葛亮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大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非常重视这件事,故特命人回成都来听取你我二人的意见。”
方绍沉思了片刻,默默道:“这件事的关键就在于蔡瑁投降的真伪,若是真的,那一切自然好说。不过南阳之地尽为平原,既无汉江水网之利,又无秦岭群山之险,我大军深入此地,若那蔡瑁只是诱敌之计,到时到时曹操的铁骑突至,我军措不及防,只怕……”
方绍没把话说完,但诸葛亮已然会意,亦道:“这也正是我担心的之事,一念之间,喜事便有可能变祸事呀。”
第三卷 争雄 第二百五十六章 将计就计
“那么,那依先生之见,蔡瑁之降,到底有几分是假,几分是真?”
“那你又是怎么认为的?”诸葛葛反问道。
方绍沉吟了半晌,“于情而言,蔡瑁为保全族而降,于理,蔡瑁为不受曹操重用而降,似乎从这两方面来看,他的投降都说得通。不过……”
“不过什么?”诸葛亮轻摇羽扇,催问道。
“不过我却不信他。”方绍很干脆的回答。
诸葛亮笑道:“你既不信他,可有什么理由吗?”
方绍摇了摇头,“没什么理由,纯粹就是对这个人不信任,或许,换一个完全与荆州无瓜葛的人来,我倒可以相信,但是偏偏这个蔡瑁,有他投降曹操的前车之鉴,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他。”
方绍的回答倒也是实话,其实因他本是穿越人士,很多时候,因为先知的原因,对某些人始终是怀有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便如对于这蔡瑁,就总是怀有一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戒心。
诸葛亮略一思索,“好吧,那我们先不问是真是伪,就先假设蔡瑁是伪降,那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一旦有了一个确定的方向,方绍的思路便开阔许多了,当即道:“如果他的确是伪降,那理由就简单的多了。曹操无非是想借此诱我军深入南阳平原,借着他的骑兵优势,将我军一举围歼。到那个时候,大王就算是侥幸身免,则也必是元气大损。曹操便可一举扭转被动的局面了。”
“说得好”诸葛亮大声赞道,“其实中正你所说,也正是我的担忧,既然你也赞同,那我们便联名回复大王,戳穿曹操的这诡计吧。”
方绍本待是答应的,但忽然之间,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诡秘一笑,“先生,既然曹操玩诡计,那我们何不就将计就计呢?”
诸葛亮一看到他那狡猾的笑容,便知他又想到什么鬼点子了,不禁也是兴致大起,“中正,你又有什么鬼谋了?”
方绍嘿嘿笑道:“其实也算不得什么鬼谋,我是想,反正大王近期也要起兵北伐关陇,既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操送上门来了,那何不就反将他一军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