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功曹姜冏忙出列,有点尴尬的说道:“回方将军,这是犬子姜维,此子素来有点自负,怎想敢在将军面前口出狂言,还望将军莫怪。”
姜维,原来他就是姜维啊。
姜姓乃天水第一大姓,按照惯例,一郡的功曹当由本土头等大姓人物担当,当初杨阜为太守时,功曹即为姜叙。后来汉军北伐,马超攻破天水,姜叙便死在了乱军之中。再后来汉中王为了拉拢天水士族豪强,便又提拔了姜叙族弟姜冏来担任功曹。
说起这功曹姜冏,历史上并不太有名,故而方绍也对这等小人物不太了解,当初之所以让方绍能记住他,全凭他那令方绍窃笑不止的名字。如果方绍不是穿越了的话,他实难想象,这世上真人会取这样“搞怪”的名字,放在后世的话,那当爹的一定是因为被戴了绿帽子,生下这野种,所以才会恨极之下起了这样的名字来报复。
当然,方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姜冏此人,竟然就会是姜维的父亲。
方绿当然知道姜维是个人才,打下陇西之后,也曾想过挖掘培养一下,不过当时算着姜维尚且年轻,如果这个时候挖出来,说不定好好一个苗子不小心给荒废了也说不定,故而便想放几年,等其年纪稍长,学有所成之时再起用不迟。
没想到,今天在这天水衙门内,竟会碰上姜维自告奋勇。
方绍这时顿时起了兴致,遂是笑道:“姜功曹言重了,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令郎既有高见,何不让他说一说呢。”
方绍这般一说,姜冏便不好说什么了,只是回头给儿子使眼色,生怕他说错什么话。
“这位姜公子有何高见,但说无妨。”方绍表现得极为欣赏。
姜维信步出列,一身的泰然之色,淡淡道:“饥民们之所以不出城,怕的就是城门一关,无处可乞食而活。所以,想要引他们出城,就要从食物上面来下手。维以为,不若在四门之外,每隔一里设置一座赈济点,再以郡兵把守,维持秩序,每一处赈济点,每天都同一时间开伙。如此一来,四万饥民便被引出城外越来越远,而且人数也被分散开来,如此,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他们闹出事来了。”
当诸人们都在想着怎么先把饥民驱赶出城,然后再施以赈济时,姜维却逆向思维,用赈济的手段将饥民主动引出城去。这计策就是这么简单,不过,却并不是谁都能主动的转过这个弯。
方绍听闻姜维的计策之后,不禁大赞道:“姜公子此计甚妙啊,我以为可行,不知诸位意见如何。”
众官吏也是一时恍悟,纷纷表示赞成。
于是,太守赖雄当天晚上便调动人手,按着姜维的计策,在四门之外逐次设下了二十几个赈济点。
待到天明之时,十几座小营同时开伙,饥民们一听到消息,忙不迭的便奔出了城外。他们先是抢着挤向第一座赈济点,落在后面的人一听说,一里之外还有一处,便放弃了在此争抢,转而奔向下一座。如此一来,四万多的饥民,便被轻易的分散到去了二十几个赈济点,每一处实施的饥民不过千把号人,一场迫在眉睫的饥民暴动,便是轻易的被化解。
身在城头,望着城外袅袅炊烟,还有那情绪渐稳的饥民,方绍与天水诸吏不禁是长松了一口气。
这时,方绍心中忽有了一个念头,遂向姜冏笑道:“姜功曹,令郎确是难得一见的少年奇才,我此番出使东吴,身边正缺一个得力的助手,故想征辟他同我一同出使,不知你这当父亲的可介意吗?”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零一章 内外之谋
方绍的话,令姜冏是又惊又喜。
方绍是什么人,那是自樊城之时就跟随刘备的老部下了,赤壁之战、借荆州、取益州、夺汉中、占陇西、伐关中,哪一次没有方绍的功劳。
同时,人家又是汉中王之萧何诸葛孔明的学生,在署理大司马府事的一干重臣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与庞统,与法正、徐庶等人并立。不仅仅如此,人家对糜夫人和阿斗公子有救命之恩,汉中王集团第二号人物关羽的长子还是人家拜把子的兄弟……
如果罗列出来的话,方绍恐怕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头顶上竟然顶上了这么多的光环。
不过,于姜冏这样区区一名郡吏而言,方绍赏识他的儿子姜维,那就相当于忽然有一天,中央某位大员,突然对市里一名小局长的儿子大加青睐,声称要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培养。
这算得上是天降之喜了,姜冏一时激动又兴奋,竟是不知该怎么回应。
方绍知他此刻必是受宠若惊,便是呵呵笑道:“姜功曹,怎么,莫非不舍得令郎啊。放心,我是去出使,不是去上战场,保证令郎毫发无损的回来。”
姜冏这时才反应过来,忙道:“怎么会呢,犬子能为方将军效力,那是莫大的荣幸,伯约,还不速速来拜谢方将军的器重之恩。”
姜维虽然年少有才,不过,能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在郡里谋得一个小职,这多半也是沾了姜氏一族的光。
于他而言,郡吏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他的目标远非屈居于小小的一个天水郡。只是,他给自己所规划的将来,那也是很遥远的事情,无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争取能在父亲这个年纪时,远远超越父亲的成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