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讨了半天,孙权还是折服于鲁肃的论调之下,那边的陆逊心想着自己刚才的一番献殷勤,岂不是白忙活了,心念一转,便忙道:“鲁都督的计策极妙,但逊以为,即使主公暂时不称帝,那也当进位一级为吴国公,以为将来称帝做准备才是。”
当年的曹操,就是先称公,再称王,再称帝,一步一步踏上帝王的最顶峰。孙权被陆逊这么一提醒,便觉着自己也当效仿那人,称帝之前是该有所铺垫的,便假作为难道:“这个嘛……不知诸位觉得可行否?”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早瞧出了孙权想称帝的意图,鲁肃心想着自己一番大道理,虽然劝住了孙权称帝,但自己这主子心中定然还是有所不悦的,这个时候,他便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孙权先称国公。
鲁肃这么一表态,淮泗集团的多数人都表示支持,至于顾雍等江东大族,暂时接受不了孙权称帝,称国公的话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所以也表示了赞成。
孙权见无人反对,便假装又推辞了几番,在群臣一片恳切的请求下,最终才艰难的表示接受群臣所请。
初冬的这一天,孙权遂于建业之南建坛,祭告天地,自立为吴国公,大赦天下,升赏群臣。
七天之后,孙权称国公的消息,随同着孙权的使者来到了长安。
皇宫中,吴国的使者将孙权的亲笔信奉上,当刘备阅过这封祝贺,并外带告知人家称国公的信后,不禁是勃然变色,将那书信啪的就摔在了龙案上,厉声斥道:“好你们孙权,竟敢擅自称公,实在是不将朕放在眼中”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三十一章 “逼宫”
刘备在得知了孙权称国公的消息后,不禁是勃然大怒。
皇帝这么一发怒,在场诸人无不是一惊,而殿前那吴国使臣,更是吓得一哆嗦。
这个时候,龙案之侧的诸葛亮赶忙道:“陛下啊,这真是喜事一桩,喜事一桩呀。”
诸葛亮说话之时,背对使臣,面对着刘备,连连的向刘备使以眼色。
这时,方绍也赶紧道:“吴侯对抗曹贼多年,于兴复汉室的大业可谓是功不可没,如今称国公也是实质名归呀,陛下,这实在是一件好事。”
这两位重臣的连使眼色,刘备如何能不会意,心中虽是一腔的怒意,但还是狠狠咬着牙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在沉顿了片刻之后,刘备迅速的收起了脸上的怒色,非但不怒,反而是哈哈大笑起来。
下边的使臣就呆了,搞不清楚这位汉国皇帝这般忽怒忽喜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刘备笑罢,爽快的说道:“仲谋于汉室乃有功之臣,莫说是封公了,就算是封王又如何,依朕之见,何必称公,直接称吴王便是了。”
刘备转眼之间,说辞天壤之别,使臣听了之后呆怔了好一会,一颗悬着的心方才放下。
刘备又将那使臣安慰了一番,给予了厚赏之后,才令将其送往官驿好生休息。
使臣一走,刘备的表情立时又晴转多云,拍案骂道:“孙权这小儿实在是目中无人,不上表臣服于朕便罢了,还敢擅自称公,他这分明是想公然叛汉。不行,朕非起大军,扫平了江东,除掉这个叛贼不可。”
刘备虽然骂得气愤,但众人都知道,刘备这也是出于颜面考虑,说得一些气话而已。如果他真的想跟东吴翻脸,兵戎相见,刚才也就不会强行克制住内心的愤怒,对东吴的使者说那一番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当然,皇帝既要面子,做臣子们就得帮衬着点,诸葛亮遂也怨道:“这个孙仲谋也真是的,自诩是汉室忠臣,如今却做出这般不忠之事,定然是受了麾下群小的挑唆,若不然,也不会做出这等糊涂之事。”
接着方绍又跟着叹道:“吴侯此人,素来是短见,如今一时糊涂,贪得几分虚名怕也是情有可愿,这事估计都是张昭等辈所进的谗言。”
在诸葛师徒二人的开导之下,刘备的怒气渐渐平伏了几分。
瞧着那师徒的表演,庞统忍不住想笑,却是直言道:“孙权只称了个国公,还算勉强可以接受,此等虚名,让他暂时享受一下也无妨。现下咱们还需得用东吴牵制伪魏的一部分兵力,为大局设想,陛下还需有所隐忍才是。”
这时,法正也宽慰道:“大司马言之有理,待将来扫灭曹魏之后,陛下再挥师南下,一举击灭东吴,到时候自可报得今日之恨。”
刘备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下,怒气渐渐才全消。散朝之后,法正等人皆退,而诸葛亮、庞统和方绍却悄悄的留了下来,跟着刘备去往了后宫。
刘备前脚刚刚进入御书房,但听闻丞相和大司马,以及右大司马在外求见。他眉头微微一凝,似乎已猜到了几分来意,但还是宣那三人入内。
三人鱼贯而入,行过君臣之礼,刘备便笑道:“不知三位爱卿还有要事,为何在朝上时不说呢?”
诸葛亮一脸郑重之色,拱手道:“此事乃国之大事,当得朝上之时不便妄议,故而臣等不得不私下来求见陛下。”
刘备拿起了一卷书,随手翻看几页,看似随意说道:“但不知是何等大事?”
诸葛亮道:“陛下如今已继承大统,便应策立皇后和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臣等以为,此乃现下的头等大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