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剑阁久攻不下,我等的图谋已经暴露,不能再拖下去了,还是回汉中再作打算吧。”这是张松不止一次的劝说刘封,前几次,不是遭刘封的白眼,又是直接被他一口拒绝。
但是这一次,刘封却有点动心了,并不张松的话多有道理,而是十余日的攻城失败,几乎已经磨光了他先前的雄心与倨傲,现在的他,不得不开始向现实低头。
“可是,本王真的不甘心放弃呀!”刘封咬牙切齿的拍案说道。
“大王莫要灰心,我们还有机会。”张松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而且口气有些诡异。
刘封太熟悉那有点“猥琐”的表情了,那意味着这个矮小的智者,此刻脑子里又有了什么鬼点子。
“先生,莫非你已想到什么良策了吗?”刘封阴沉沉的脸上竟然涌上几许兴奋的笑意。
张松嘿嘿一笑:“松刚刚收到情报,朝廷已派出五千兵马,以援救襄阳为名取道斜谷南下,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此话怎讲?”刘封顿是兴趣大增。
“如今朝廷的大军尽皆在外,长安城中的兵马,据松估计不超过八千,如今又派出五千兵马南下,这也就意味着长安城此刻已是名符其实的空虚。大王不妨下令,放那五千兵马进入汉中平原,而大王再回师汉中,再将那五千兵马一举歼灭,介时,再顺势北出秦岭,长安城岂不唾手可得。”
刘封愈加兴奋,却又担忧道:“先生此计虽妙,不过就这样轻易放朝廷兵马进入汉中,是否有些不妥。”
张松哈哈一笑,不以为然道:“汉中各城皆由大王亲信驻守,那五千兵马虽然进入汉中,却无法就地用粮。而阳平关又在大王手中,关中的粮草只能经由斜谷千里转远,光这粮草供给就够朝廷军受的。更何况区区五千兵马,大王以三万精兵,数倍于敌,难道还没有自信消灭了对方吗?”
张松洋洋洒洒一番话,又鼓起了刘封的一腔傲气,他思索了半晌,豪然道:“好,就依先生之计,本王还不稀罕成都了,这一回我要直取长安!”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二十章 姑息
汉中的守军,尚有一万之众,三条谷口各部署了约一千余众,其余四千多兵马,大多集中驻守于南郑等几座重要城市,另外,阳平关也驻守有马忠的一千余兵马。
这是刘封临行之前对汉中的部署,以这样单薄的兵力,本来是不足以保证汉中的安全,但眼下北面的关中兵马紧缺,东面的关羽部又被东吴所纠缠,所以刘封才敢在老窝里留下这么丁点兵力,放心大胆的南下。
先前刘封的计划是,如果朝廷从弘农的张飞那里抽调兵马,大举“入侵”汉中时,他才会抽调兵马回援汉中。
但现在的情况是,朝廷未从前线调抽一兵一卒,却将仅剩的一部分御林军派遣南下,这个出乎意料的冒险之举,让本是焦头烂额的刘封又一次抓到了机会。
刘封的命令迅速的传往汉中,守御斜谷口的部队在得到命令之下,便是放弃了斜谷口,退入了附近的沔阳县中。
由杨仪率领的五千中央军顺利的进入汉中,正如张松所料,杨仪进入汉中平原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求汉中地方官为他的军队提供足够的粮草,好让他们顺利的顺汉水东援襄阳。
谁都知道杨仪是来平定蜀王的“叛乱”,但眼下双方表面上还未撕破脸皮,杨仪提出的要求名义上自然是合理的。汉中的地方文吏有不少尚忠于朝廷,但各地镇守的武将皆乃刘封亲信,在他们的威胁之下,各县的官吏们皆不敢向杨仪提供粮草。
在这种情况下,杨仪又搬出了皇帝的诏命,公然要接管汉中的各军的军权,各地的刘封亲信武将自然是拒不从命,在这种情况下,杨仪只能撕破脸皮,以违抗圣旨为由,向就近的沔阳县发动进攻。
刘封等的就是杨仪的翻脸,这就意味着中央军的粮草供给已经开始不足,这正是他发动攻势的大好时机。
于是,在收到来自汉中情报的当天,刘封果断的放弃了对剑阁的进攻,率军全师折返北上,准备经由阳平关回往汉中,然后,他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蹂躏那区区五千缺粮的中央军了。
经过三天的急行军,刘封所率的三千轻骑率先抵达了阳平关,心急的刘封巴不得即刻入关剿灭杨仪所部,故而亲率众军直抵关城之下,大叫着让马忠速关城放他入内。
城上一片肃静,没有人回应刘封的喊话。
这种肃然的气氛,忽然间使刘封的心里涌起几分不安,隐隐约约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本王在此,还不速速打开城门!”刘封再一次扯着嗓门大喊。
这时,城头终于有反应了,不过这回应却让刘封感到有点意外,因为回应他的是一阵充满鄙意的大笑。
刘封凝眉细看,却见城头之上,一名儒将打扮的人物,正在抚须大笑不止,此人看着似乎有几分面熟,但刘封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何人。
这也难怪,汉国上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刘封地位尊崇,别人认不出他是反常,他认不出别人则是正常的很。
“你是何人,本王在此,焉敢如此放肆,还不快令你家马将军下关来迎接本王。”刘封有些不悦,厉声斥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