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公。老臣这就去办。”张昭一施礼就向外退了出去。
“慢着,去寻吴先生(吴普),请至柴桑,与公瑾医治。”淮南虽然重要,可周瑜在孙权心中的份量却是更重。平生让他最喜爱的就是周公瑾,否则也不会就因庞统口出对周瑜的小视之语,就发誓永不用其人。这可是凤雏啊,与卧龙齐名的凤雏!
一抹担忧之色在孙权眼中闪过,周瑜的脾气他如何不知,此次荆襄之战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可偏偏在此之前还中了毒箭,如何能不让他担心。
吴先生,吴普也,华佗弟子。自从华佗北去,江东之地便以此人医术最高。
“遵命。”张昭再拜。
“哗啦……”见得张昭退去后,大殿之中孙权再也忍不住心中郁火,挥手一扫,书案上的十几卷书简顷刻间洒落一地。
孙权、张昭这对江东君臣的对话,那个时候还在襄阳驻守的刘宪自然是不会知道的,可这番对话中牵扯到的一个人,被孙权紧紧挂在心头的周公瑾,却是同样牵连着了刘宪。
刘宪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周瑜是不会贸然交兵的,尤其是知道刘备集团愿用淮南来补偿江东的时候。
但刘宪不能肯定,周瑜心底到底会不会铭记南郡一战这个奇耻大辱?如果他心中放不下这个疙瘩,那以周瑜的心性早晚必会生出事端来,同样受了毒箭又心存闷气的他应该也活不长久。
刘宪不愿不愿孙刘两家交恶,更不愿见到周瑜身死。现在的局势已经变了,江东得到淮南后,屯兵合肥必然会直面曹操,这个时候周瑜活着要远比死去更有价值。
他死了,自然是解除了刘备集团的一个威胁,但同样也便宜了曹操,可他活着,那这个威胁的七分威慑就会直接施及到曹操,刘备集团最多分来三层。
总之回师利大于弊。
然而出乎刘宪意料的一幕出现了,第二日周瑜便从江陵城下撤了三十里,同时一边遣鲁肃去往江夏觐见刘备,一边火急传书江东。
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示么?刘宪猜不出,因为周瑜并没有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友善”,江东大军一如战时一般戒备森严。
周瑜一直在江陵城三十里外驻兵了半个月,直到刘备命关羽领军北上之际这才向西撤去。其间未向城中发出一信一使。
刘宪猜不出周瑜的心思,他又不是神仙,但事实能够证明刘宪的担心是多余的,不但刘宪的担心是多余的,连孙权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因为在周瑜率军返回到柴桑时,他肋下的箭伤已然在慢慢愈合。
周瑜的心中,刘宪与诸葛亮所代表的完全是两个概念,刘宪所能代表的只是作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与自己之间的胜败也只是“兵家常事”。
而诸葛亮则不同,他与自己的较计,所代表的却并不仅仅是将才谋略,还是智谋、心机等全方位、全方面的较量。
胜败乃兵家常事,江陵城下的一幕是我周瑜棋差一着,痛失了一局。但这并没什么,因为周瑜从不认为自己会在战场永远不败。
所以,对刘宪的这一次“惨败”,周瑜看得开。
ps:这一章原本是没有的,只算是对“三气周瑜”这一段做一个交代。
周瑜不死。
感觉有些突兀的朋友,还请理解。
一百四十章 愿为武将
三国骁将 一百四十章 愿为武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汉风雄烈 书名:三国骁将
PS:看过一篇诸葛亮的帖子,名字是《诸葛亮拿什么恒久地感动着历史?》,很有感触,就在上面作品相关那沾着,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老天无眼,老天无眼”,黄忠看了眼五十步外的一个箭靶,一脸鄙视的望着刘宪,“就你这手见不得人的臭箭法竟然射出了如此惊世绝伦的一箭来,真是气煞我也!”
尚是寒冬腊月,此刻老黄忠却是只穿了一身布衫,他刚刚在马上与刘宪斗了一百多回合,身体正是发热,满面的红光,头顶上还有袅袅热气升腾。
手中摩挲着曹操的那个紫金冠,黄忠望着正中央的这个箭空,再想想五十步外只有寥寥三箭在靶的箭靶,心中也只能有“匪夷所思”四字来形容了。
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天,里面的一些细情也渐渐在世间流传了开来,而其中的长坂坡一战,刘备军虽然是大败,可中间的闪光点实在太多。无论是赵云的单骑救主,还是刘宪数次断后,都被传的是神乎其神。
其中刘宪的那一着“神射”尤为的被某些人看重,就比如说眼前的黄忠。
黄忠擅射,他的弓在三国这个世界中的地位,那就是和吕布的戟、关羽的刀、赵云的枪、张飞的矛一般,成为了一种兵器的代名词。
但便是如他这般的牛人,也自问不能在乱军之中,生死存亡之际,一箭正中一百多步外的某人发冠,更不可能一箭双雕在射落发冠的同时精准的射落帅旗。
与刘宪相交这么多年,黄忠还真不知道他还有这手神射,碰到了旗鼓相当,甚至是有可能胜过自己一筹的高手,黄忠如何会不心切。
是以,在得知刘宪转回了公安,黄忠当即便邀他到自己家中相聚。刘氏一门还都在淮南没搬过来,刘备虽然也在公安拨下了宅子,可都还是空置,刘宪自己本就是准备住驿馆的,见黄忠相邀,自然了的相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