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军师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蛮方;目今蛮王既已归服,何不置下官吏,与孟获一同守之?”这句话是很有隐意的,刘宪要是嘴巴在歪一歪,下面接上一句,“也好使我军士钱粮不以空废!”就彻底的歪心了。
现在这么问,不含有意刁难,平常而已。只是放在了自己吃瘪以后,略有一丁点恶心人的意味。
诸葛亮神色安然,一边好以整遐的赏着两侧走道边的“雪人”景观,一边温声答道:“留我方人则当留兵,兵无所食,一不易也;蛮人伤破,父兄死亡,留我方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二不易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我方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运粮,可与自相安无事矣。”
见诸葛亮没用路途艰险等显而易见的因由作答,刘宪倒是一愣,细细品味“三不易”,瞬间大点其头。“果然高明,军师真用人心也。”
南蛮地险路远,一口吞并显然不现实,南征之前无论是刘备还是刘宪、诸葛亮都没想过吞并彻底南蛮。只是想要打掉南蛮的野心派,恩威相加,让他们人心向蜀(刘备)。
刘宪以此出发,屡次释放被俘蛮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诸葛亮玩的更大,三纵孟获,收服上层人氏的同时,临走之际还把下层百姓给装进去了。
三不易。1、留人的话就要留兵,多了人,当然就要多留粮食。而川中粮秣仅是积累了两年,还要支撑北线,粮食可谓是非常紧缺的!
2、要是不留兵的话,出了乱子,怎么去处理?留下的人没实权啊,而处理不了,还不是一样没用?!这样的话,留人反而白留了,倒不如聪明地去选择——以他(代表刘备集团)对南蛮的信任来换取南蛮人对他(刘备集团)的信任;
3、诸葛亮政治才华当今无出其右,就是让当地人自己管理当地的事宜,就如后世的民族区域自治一样,自己人管理自己,没有人又会异议,可当换了个外人来管理或者协同管理(TMD不是明摆着不信我、明摆着来监视监督我??)……你说孟获的心情会爽吗?
总之在收服南蛮一事上,诸葛亮用的是计谋从头到尾都是‘收买人心’。不用镇压,用收服人心,这样才能稳固后方,把全部精力放在打魏降吴上来。(!)
二百一十一章 刘备座前
三国骁将 二百一十一章 刘备座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汉风雄烈 书名:三国骁将
川中没粮,也无钱!
担职主簿的黄权和主仓谷事的刘巴。显然是暂时结成了统一战线。对着刘备苗头初露的询问,立即硬生生的给顶了回去。
除去诸葛亮这个提议者外,在场的还有:文官——庞统、法正、张松、许靖,武将——刘宪、黄忠、严颜、陈到,这些人那个不是明白人?脑子用不着转圈就该清楚——这是釜底抽薪的妙计,是能从根本上遏制南中地方势力发展壮大的良方。
南中七郡,未分割前人口总共还不到十万户,现在一场场厮杀后,人口更不会增多。
随着雍闿、高定、朱褒三人的败亡,连带着受累的南中百姓何止是千万户。是以,据刘宪估计,南中七郡现有家户怕是八万都不到。
一个势力的实力是建立在兵力和粮食上的,而兵力和粮食是在人口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说没有人口一切都是空白。
若现在一下抽去南中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入蜀,那对当地土霸豪强来说,完全能称得上是——釜底抽薪。
何况南中与蜀中的繁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些夷蛮向来爱慕汉人的钱财、富华,现今到了川中富庶之地,必定留恋不舍。消息传回南中,自然也能引得众夷蛮人羡慕。
且南中夷蛮又素来敬重勇士,如此飞军军户就是要荣誉有荣誉。要财货有财货,还能在富庶之地生活。这般的美差,谁不念想。等以后争战厮杀,有了伤亡空缺,南人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当不在话下。
此一计策不但釜底抽薪,二十年内从根子上断了南中地方豪强复起的野望,还在南中这个赳赳大汉的心口处开了个小洞,用他的一滴滴心头精血绵绵不绝的滋养着川蜀集团军下属特战部队——无当飞军。
这种“诱惑”似的放血行为,实在是绝了。
对人心、人性的把握,诸葛亮已经是琢磨到了骨子里了。
可方法再优良,也要照看个远近亲疏不是?那北伐接战数月来尚未有个结果,一车车粮草军资跟投进了无底洞似的,搞得黄权、刘巴头都大了。
川中毕竟才两年的积累,同时应付南北两线战事,委实吃力的紧。那南征平蛮,动用兵力过七万人,前后耗时七个月,虽然当中缴获了大批的敌军粮草补用军资,可成都到底实打实的拨出了四个半月的粮秣。
再算上现在的北线战事,张飞所部四万(一万留守阆中),魏延、王平出偏师一万,五万人打了四个月,战果且不说它,单是军粮消耗。若非得了西凉军三个月粮草,川中的粮库早已经要见底了。
现在的存粮,不过勉强能让北线大军支撑到麦收罢了!
为了能多省下一口粮,黄权、刘巴头发都急白了,怎么可能同意立刻施行诸葛亮的第一条妙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