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将军,全力速射——”看着一波*涌入城中的曹军重甲军士,刘宪冷声言道。
“上将军放心,末将比不辱使命!”邓铜双拳当胸一抱,招手喝呼还在他身侧候命的三百元戎弩兵,“都跟我来——”
元戎连弩威力奇大,面对着冷兵器的厮杀战斗,它的存在似乎就像是一个作弊器。但缺点也不是没有,一就是重量不小,比起一般的单人强弩来,元戎连弩的体积和重量都要超出一些;二则是元戎连弩耗箭太多太快,其速度远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之前汉军军中存在的三射连弩,与它的射速、耗箭方面来对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分。
与算不上什么的第一点不同,第二点才是困扰元戎弩兵扩大的主要原因。而更让人头疼的是,元戎连弩所击发出的弩矢必须是特定制作出的八寸铁矢。分量较之锋锐的雕翎箭来的重很多,而且造价高昂。
刘宪此次渡渭水南下只带了五百元戎弩兵来,剩下的那五百并不是要他们留在北岸防御,而是因为全都拉倒渭南,除了空闲浪费之外别无它用。
为了在军中尽量存留够多的元戎弩矢,刘宪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可数量还是不怎么客观。这种铁矢只有荆州和蜀中的铸造局才能产出,凉州新设的铸造局现今能够生产的还只是普通的刀枪器具,不要说是与元戎连弩相关联的,便是投石车、弩车等方面的工艺,刘宪、庞统也不可能在现在就把它们引进到人员参差不齐良锈不分的凉州铸造局来。
从蜀中转运到凉州前线,路途是很遥远的,放在凉州前线的元戎弩兵共计有两千名。但之前刘宪、庞统所做的却往往是一千人用于战事,另一千人用来休整,可就是这样铁矢的补充和损耗也只能持一个大概的均衡。
刘宪北线所部,两万五千步骑中虽然有一千元戎弩兵,可要是真正的全力开火,军中所储备的弩矢实在是不够他们用上多久的。所以,渡水南下,刘宪只带了五百人。
“放——,全力速射——”靠在一个城垛旁边,邓铜举起元戎连弩对准了下面源源不断向着瓮城城墙冲锋的曹军士卒。
铁矢疾射,穿星洞月。
纵然是有厚盾重甲防护,面对激射而来的元戎弩矢时,二百余曹军依旧在瞬间倒下——(!)
三百八十章 长安攻略(九) 兵出子午谷
三国骁将 三百八十章 长安攻略(九) 兵出子午谷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汉风雄烈 书名:三国骁将
翻山越岭,渡溪过涧,攀藤拊葛,依草附术。魏延费尽了千辛万苦,历经十一日率领万五将士终是走出了子午谷这道幽门鬼关。
“魏将军,诸位,前面就是甘亭了,从甘亭东渡涝水便是鄠县境内。”站在一座高岭之上,引军向导刘雄手指前方山川迷雾中一脸兴奋的向着身旁的魏延等将说道。
刘雄者,刘雄鸣也。他本是蓝田一草民,这一点从他的名号上就可以看得出。双名在这个年代,代表的就是贫贱低下。此人年轻时以采药打猎为生,常居覆车山下,每天出入云雾之中,从不迷路,附近百姓都传说他能兴云吐雾。李傕、郭汜为乱时,不少流民亡徒前去归附他。
也是在那个时侯建立起了自己的一股小势力。西凉军东克长安时,虽名声大噪可刘雄鸣却不认为马韩能成天下大事,不肯随从,被西凉军偏师讨伐,战败后去投了曹操。曹操对他很是礼遇,拉着他的手说道:“我进关中时,梦得一神人,这神人就是你吧?”以礼相待,并任他为将军,让他回去招揽部属。
可惜曹操的一番好意都做了镜中花水中月,刘雄鸣回去后,非但没有把部属说动,相反,部属反倒逼着他一起反曹。于是刘雄鸣便在南山聚众数千人,扼守武关道口,世人称之为‘南山贼’。
后曹操折返中原,留夏侯渊督张郃、徐晃、朱灵、路招等屯驻长安。夏侯渊引兵征讨刘雄鸣,大破之,受降其众。刘雄鸣则无奈之下只能逃去了汉中,最后张鲁兵败,他也就跟着投入了刘备麾下。
本来刘备并没有多看重他,封着了一偏将军闲职,养在了成都。但此次进发长安,他却在不经意中印入了诸葛亮的眼帘,随即由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之后便被刘备钦点位魏延部向导。
刘雄鸣在成都安生住下之后就自己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做‘刘雄’。
魏延所部万五千人,这其中近半数兵马是刚刚从西线抽调回来的无当飞军,计七千人。既然散关、陈仓一线已经告破,那么再把无当飞军留在西线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余下八千人则是魏延多年在汉中苦心训练出的山地步军,他在到任汉中太守位子的第一天起心中就产生出了奇袭长安的想法。而且魏延清楚地知道,无论是走子午谷还是走斜谷亦或是快速增援上庸一线,自己都需要一支惯于在山地间行走打仗的部队。他没有资源去从容组织起一支如无当飞军这样的精锐力量,他能够做的只有尽全力的去训练出一支这样的部队来。
所以,也便有了眼前的这八千兵马。
与无当飞军相比,这支兵马的战斗力要弱上一个档次,毕竟与无当飞军将士十几二十年积累下的生存本能相比,区区几年的刻苦训练还太小儿科了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