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新野那里已经进行一年多了,比合肥晚了小半年。
出发点却是刘宪在数次厮杀后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关乎“兵将”二字。
中国有句老话:兵在精不在多!
但汉末以来,天下诸侯混战,他们麾下的士卒来源主要是刚刚放下锄头,为了得到一口吃食的普通百姓。
这些兵卒的素质可想而知,不要说和黄巾之乱时精锐骁勇的南北二军相比,就算和当年的郡国兵也不能相提并论。(除了一些精锐外)
现在诸侯对战,领军大将败走或被擒杀,其手下再多的兵士多会立刻崩溃,先是一哄而散,继而一败涂地。
而要是有一猛将坐镇,就算兵马远少于对方,也能轻易退走。比如平舆突围时。
这样的部队不是刘宪想要的部队,即便合肥那一万多人马在最近几次战争中的表现并不俗。所以回到合肥之后,刘宪总结了一年多来几番征战的心得,之后就立刻着手进行了整编。
主攻方向有两点,第一就是军纪。
士兵看伍长,伍长看什长,什长看队率,队率看都伯,都伯看……一级跟着一级,一级压着一级,军阵之中每一级都必须紧紧跟随着自己的上官,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不得有丝毫的忧郁!
战场之上,不听号令者,杀;蛊惑军心者,杀;擅自逃散者,杀;喧哗、搅乱军阵者,杀,杀,杀……
一系列的“斩杀令”,就像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耸立在合肥三万士卒的面前。
不但适用于士兵,还用于下级将校。不得主将军令,敢擅自率部或鼓动部下逃溃者,不但为首的军官要日后清算,就连从属的士兵也要隔二抽一,杀掉三成三。
除此之外,就是——一部军官想要逃走时,其副手有权就地斩杀,自己取而代之,无罪。
而若是副手服从正官,日后清算时杀无赦!成编制兵马讧乱,正副主官一律处死,自主官往下,什长一级往上,所有军官杀无赦!
可以说,靠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刘宪勒住了军中大半将校的命根子,除非是不打算在刘宪手下混了,否则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军纪中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接替规令:主官战死,副官接手,副官战死,下属排位第一者接替。一级一级的向下排,虽然编军时会花费不少功夫,可为了战斗力,刘宪还有什么不能忍下的呢?
加上军功和扰民等方面的规定,这部匆匆制定下的军纪中,光是斩杀令就不下三十条,杂七杂八的责罚、奖励都算上,总共不下百条之多。
虽然是他匆匆编纂的,可想把这一部简易军规灌输到一支部队的灵魂之中,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整整两年的时间,刘宪才练出现在的这支合肥军,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可比起原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一边整军,一边拉来李通做陪练,合肥练兵的效果显而易见。
新野、合肥,两地虽然相距将近千里之遥,可每月都有书信往来,双方军中的情形都了如指掌。
在整编之时就引来了刘备的关注,见效果显著,新野军自然要参上一脚。刘宪在倾囊相授的同时,还从军中挑选出二百名伍长、什长、队率一级的兵头送去了新野,可谓是不遗余力的帮忙!
新野练兵一年多,效果几乎赶得上先行半年的合肥军。不仅是因为得了刘宪练兵经验,少走了些弯路,更因为刘备那里有关羽、张飞、赵云、周仓、关平等将做帮手。
刘宪三万多人马,帐下却只有雷薄、陈兰、丁奉、糜芳四将,两者间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元度,不想备竟能拥此等精勇骁锐?”
七十三章 粮!粮!粮!
三国骁将 七十三章 粮!粮!粮!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汉风雄烈 书名:三国骁将
数年的缠斗厮杀,让富庶的寿春城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兵营。城内早已经没了平民百姓,不仅如此就连寿春城外的乡里间都少有人烟。
如今的寿春再也不是袁术时期的寿春了,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超大型的屯兵要塞,没有产出,只有吸取!
李通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刚从徐州城连夜赶回。往来一千多里路,八天跑了个来回,如此辛苦换来的却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李府门口的亲卫见李通来回,纷纷挺直腰杆,用劲喊道:“将军!”
这喊声中透着一股别样的激动,可听在李通耳中,却是如此的有气无力。正欲发怒,又瞥见了亲卫们一脸的腊色饥容,心里又不觉得一酸!从上个月起,寿春城内的存粮就已经下了警戒线。
城中缺粮,只能减少将士们每天的份额。
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的慌。后世流传甚广的民谚,虽然粗俗却是实理。粮食无以为断,军心自然涣散,再厉害的队伍也经不起饿肚子的消磨。
被粮食搅得焦头烂额的李通,唯一能让他感到庆幸的就是今年夏天不用去考虑合肥的威胁。虽然那让他咬牙切齿的三千骑依旧在寿春周边晃悠,可刘宪的主力已经被吸引到了大江对岸的丹阳,无论是合肥还是皖城,以他们现有的兵力都不会对寿春产生太大的威胁。除非皖城、合肥、成德三地的部队加在一块,一起上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