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徐和说:“若是你不收税,你的官府俸禄,军队给养从哪里来?到时候你还不是要从百姓身上出!”
“我不是不收税,而是不收农业税!”我无奈的摇摇头,徐和虽然也算是黄巾中的智者,可是接受能力和郭嘉他们完全不能比。我笑道:“我收商业税。就是做生意人的钱!我不收你们田税和人头税,你们种出来的粮食肯定多,我就派人去收购,你们一把粮食卖出来,我就要收税了!你不卖,自己吃的话,我就不收税!这样说,你能明白么?”
“哦!就是说你只收商人的税是么?”徐和问道。
“差不多吧!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起初你们还是要缴点税的,毕竟我的事业也才起步,若是你们都不缴税,我也扛不住。放心,我的税率很低的!”我笑道:“这样你明白了么?”其实等我不收农业税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就懂了。那时候,这些老黄巾都七老八十了,哪还管的了商业税的事!
徐和笑道:“明白!明白!那我就决定了,全军投降你!你准备怎么分配我们的人去你的治下?”
“先把百万黄巾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三十到四十万人左右。把十八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以及其家眷分到一起,然后逐步转移到司并凉三州去。”我笑道:“青壮那一部分转移到司州,其他大部分去并州,小部分去凉州。我想青年那一部分应该是人数最多的。”
徐和不放心的说:“司州倒是没什么,可是其他两州能妥善安排好我麾下的那些黄巾么?我们一走,还有许多青州百姓跟着走呢。”
我笑道:“放心!就算青州的百姓全去司隶也能放得下!”说实在的,徐和这就有些杞人忧天了。青州我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五百万人,就司隶一地,放千万百姓绝对不嫌挤!像后世的中国,哪个城市没有五六百万人口!我也没看有多挤。中国汉代,土地也不算少,最鼎盛的时期也就五千来万的人口。现在的大汉还能有两三千万人口就不错了,司并凉三州绝对放的下。
中国古代总是说老百姓起义是因为粮食不足,其实粮食不足是当时科技、文化不发达造成的。中国的农书早就编写出来了,中国的老农民种地经验一个比一个丰富。可是官府没有重视,也就没有推广开来。其实这也是刘邦那个流氓造成的。
对于种地,在秦代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提出,只要是想出能让土地增产的方法,那国家就会有赏。若是证明提出的方法确实可行,都可以封侯。只是到了汉代,才把封侯得爵的限制提高了,让农民和工匠没办法得到爵位,落于社会的下层。这也是世家大族能够把持朝政的原因。
世家把做官的路压制在只能读书做官或是军功得爵,然后又将学习文化的权利掌握在手,就好像寒门子弟想看书就会因为没钱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收到限制。而至于军队,连士兵都是世家大族的家奴,寒门将领如何能够出头。所以我想要打断世家大族对朝廷的*控,就要让农民和百工的地位提高,并把做官得爵的道路给拓宽,然后再用造纸和印刷术解除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这样世家对朝廷的把持将不攻而破。
第三百六十八章 除害
徐和见我对迁徙黄巾那么自信,他笑道:“吕先生,不是我不相信你。但是那么多的黄巾和百姓,你如何才能迁徙去司并凉三州呢?”
我笑道:“这事也容易!,你让你麾下的将领统计好人数,然后按家庭把运往司隶的黄巾在黄河边上扎营,我会派人用船接他们走的。至于其他人,让他们的主将登记造册,每人发放两个月的口粮,让他们自己去并州、凉州。到了地方,就向当地官府报告,自然有人去集中安排他们!”
“就这么简单!”徐和眨眨眼睛说:“若是有人拿了粮食却不去并州、凉州,那怎么办?你的两个月口粮不就白发了!”
我笑道:“那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我自然不会强求。至于两个月口粮,不过数百斤粮粮食,哪怕有上千人不去,我也不过只亏损数万石粮草而已,对我来说那是小意思。青壮和少年,我会用船只接走,年龄在十岁以下的孤儿先上船。我在司并凉三州成立了专门教授这些孩子的学校。哦!学校也就是书院,我会专门给他们安排食宿,让他们进入学校去学习,他们将来会是我们的接班人!”
徐和惊讶的问道:“先生是说你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学读书?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哪能读的起书!就算勉强进了私塾,束修也是缴不起的!对了,先生的书院,束修需要多少?”
“我创办的叫做学校!学校是不收束修的,学生在学校还能管一顿饭食!”我笑道:“不过,等学生有了出路以后,我才会根据他们的情况,让他们对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说做官的有俸禄,做工的有工钱。在他们能保障自己的同时,帮助学校招收更多的穷苦百姓的子女。当然,大头还是国家出。国家将把这些学校的束修作为国家每年的支出,让我大汉百姓不再有不识字的人!”
徐和被我描绘的前景给惊呆了,他老泪纵横的说:“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真想亲眼看看!不过我知道,这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多谢先生让我知道我今天的选择是正确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