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吕氏皇朝_诸葛清风【完结】(645)

  曹操在虎牢关下与我僵持,张郃、徐晃、吕布、黄忠将他压制的实在无能为力。可许昌离洛阳实在太近,老jiān巨猾的曹操,既不退兵,也不攻城,就这样和我耗着,想趁我不备的时候偷袭我!我怎么可能让曹操轻易得手呢?沮授想击败曹操也许很难,可他若是想防住曹操,倒也不用太辛苦,唯独让我头疼的还是吕布,这小子总是不听话,若是他有赵云一半的智慧或者有张飞一半的顺从,我就该烧香还愿了!

  袁绍是天下诸侯中最郁闷的人,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也知道,若是想得到粮食,就必须按时耕种。可现在外族已经退去,在他和我的战争中,他只有兵力优势了。若是袁绍将自己麾下部队放回去耕种,他都怀疑以后能不能再聚集百万大军。要知道,因为外族的关系,幽冀两州的百姓对袁绍可是怨声载道。可他若是不放部队回去耕种,今年夏秋之交就是他的死期了!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袁绍不过是冀州的土皇帝,在这个吃粮当兵的年代,没粮食便不会有部队帮他打仗!最后,远在邺城处理政务的郭图给袁绍出了一个主意:将老弱病残全部剔出部队,让他们去种粮食。若是担心这些人不再回去,就在并州附近找一块地耕种,反正并州也有大块土地空闲!

  郭图的策略其实就是曹操和我的屯田策,只是不够完善。袁绍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袁绍就将自己部队中年龄高于五十岁的人剔了出来,可惜人数太少,就算这些人全力耕种也养不活袁绍手下的部队。无奈的袁绍听从了审配的意见,忍痛将部队中四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人都解放了出来,这才凑够了四十万的屯田兵,以一人养一人,袁绍觉得这样才是合理的。不过,袁绍的部队一下减少了一半,他生怕不是我的对手,变的有些畏首畏尾。可惜袁绍不知道,正因为他裁汰了老弱,他麾下部队的战斗力已经上升了!既然他不知道,我也没道理提醒他,结果袁绍只敢在晋阳和赵云僵持。赵云本来就没想战胜袁绍,袁绍军没有动作,正是赵云所乐见的。其实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打仗,拼的都是科技、兵器、钱、粮和人口,这些资源,我军都比袁绍军丰富,所以持久战永远对我军有利。

  时间慢慢的过去,进入chūn季,司隶的百姓都开始辛勤的劳作起来。甘薯这种东西,虽然产量很大,味道也还算凑合,但是身为中国人,大家还是喜欢吃一些米面。人就是这样,吃不饱的时候想吃饱,吃饱了就想吃好,吃好了又想山珍海味,无穷的yù望是很难满足的。加上甘薯的产量大,也导致了米面的价格上升,想吃米面和想赚钱的心态让很多吃饱穿暖的百姓都开始重新种植稻谷、小麦这些粮食。甚至有些家庭,为了米面的高佳格,便放弃了甘薯的种植!可若是大家都不种甘薯,司隶的粮食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在洛阳处理情报的贾诩看出了这个问题,他立刻向我报告,可我也不能强迫老百姓种植甘薯。

  看着贾诩送来的情报,我不禁有些头疼。别说乱世了,就算是和平年代,粮食都是天大的事。面对可能要发生的缺粮问题,我却有些束手无策。我看着情报摇摇头,要知道,我并不是神仙,我不可能在不强迫百姓的情况下,让他们做他们不想做的事!给和尚推销梳子的确是一种挑战,可若是连一个香客都没有寺庙,任你巧舌如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人多势重的袁绍,诡计多端的曹操,还有即将出山的智圣诸葛亮,我已经充满了压力,若是这时候司隶缺粮,我的优势将全部丧失,庞大的人口和不断接纳的流民,可能成为我沉重的负担,甚至我有可能因为这件事丧失民心而导致我的势力的灭亡!本来我以为我汇集了如此多的三国顶级谋士,这样的难题,他们应该有办法!可是就连郭嘉都没有办法在不强迫百姓的情况下,让他们选择种植甘薯。难道我只能下令,让我领地内的百姓禁止种植稻谷、小麦么?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想了很久,我发现只有提高甘薯的收购价格,以利益来带动甘薯的产量。可是朝廷除了军粮以外,收购的粮食基本上是用来储备的,甘薯不如米面稻谷那么容易长期储存,若是加高甘薯的收购价格,可能给朝廷带来严重的负担。我挠挠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心烦意乱的我便离开了议事厅,想在关内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也许能帮我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知不觉,我就走出了虎牢关。当然,我走的是往洛阳去的方向。本来是想散散心的我,看着关外耕种的百姓,心中更加烦闷!因为我的看的出来,他们种的都是小麦和稻谷。几十亩地里,我竟然没看见一亩甘薯,我真担心今年秋收以后,我军也要和曹军一样吃人脯了!

  (吕峰郁闷的说:“我也会遭遇粮荒?鲜花能不能吃?”)

  第五百八十章 混种

  其实我和贾诩的担心有些早了,因为我手上的粮食绝对够司隶支持一两年的!加上我军又不像袁军和曹军那样没节制的招兵,所以就算不种植甘薯,要发生粮食危机也要等一年半载。虽然我没意识到这件事,但是发生了问题,总要解决。若是事到临头再考虑对策,那就晚了!我想着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在路上走着,这一走就走了好远。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茂盛的庄稼,看见农田里的庄稼如此茂盛,我本应该开心。可是想想汉代粮食的产量,我实在高兴不起来!我早就让情报部打探高产量的良种了,其中也包括三季稻,可惜情报部一直都没有消息,不然也不用我如此*心了!与甘薯相比,三季稻的确是更好的选择。要知道,现代中国人吃的杂交水稻和三季稻就是密不可分的。可是想到三季稻,我又对刘表、刘备、孙家恨的咬牙切齿。若不是这些诸侯挡着,我的情报人员去交州的道路不通,我早把三季稻搞回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