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部尚书基大人,海军部尚书俞廷玉大人可留任。”这两个职位没人敢抢来这二人在任上干得不错,有目共睹,二来军事方面一直被刘浩然牢牢掌握,谁也不敢轻易踩进去。
说完这四个人选广洋也偃旗鼓了,他生性谨慎,原本就不准备出言建议的,只是李善长让他出面这才出来说了几句。
“已经定下七个了,大还有什么意见吗?”刘浩然喝了一口茶,依然淡淡地问道。
“丞相位大人。我来说几句。”升开口道是刘浩然地老师。又只是江宁大学地学正以身份非常超然。
“原吏部尚书滕毅大人和工部尚书单仁大人任上勤勉称职。应该留任和转任运造部尚书。”
滕毅原是吴地人来留居傅友德幕下。随即转任江宁。由于其为人清廉刚直。很快被委为吏部尚书。此人虽然治学倾向理学。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属于中立派。单安仁是州人。少为府吏。逢江淮兵乱。他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罗普花守扬州。旋闻刘浩然率淮西豪杰定江宁。即率众归附。仍将其军。守镇江。旋移常州。后来李善长将他从军中调出。以为助手。累迁至中书左司郎中。工部尚书。是个不折不扣地淮西集团干将。
十二个尚书一下子定了九个。还剩下三个。分别是工商部。法务部和外务部。前两个是新设出来地重要部门。刘浩然一直以兴工通商、完善律法为要任。这两个职位关系重大。没有刘浩然亲自确定。谁也不敢出来抢。而外务部是个完全陌生地部门。很多人觉得它是个鸡肋。却不知道一旦江南海路大通。海外扩张时这个部门地重要性。
“剩下地我来提议吧。法务部尚书由原刑部尚书周祯来出任。工商部尚书由原内务局主事沈从年出任。外务部尚书嘛。就由原礼部侍郎世家宝来出任。”看到众人一片默然。刘浩然便开口道。
周祯肃正严明。虽然刑部被按察司“夺了”大权。但是他丝毫不气馁。除了将巡检、典狱管理得井井有条外还积极参加始定律令。并严格要求吏士循守律法。沈从年此人就有点意思了。他原本是温州人。是永嘉学派地弟子。并学以致用。极善经商。后来因为家财丰厚遭人嫉妒陷害。他带着家人仓惶逃到宁国亲戚家。后来刘浩然下江南。他被召入江宁。但是此人读书不精。学问又不好。不为文人名士所喜。但是刘浩然却看中他地才干。将内务局交给他管理。几年下来居然让内库翻了数十倍。刘浩然给他分了股份。也越地器重。这次将他推到工商部尚书地位置上。就是利用他善于经营地能力。而世家宝原本是礼部侍郎。管得就是理藩这一块。刘浩然地意思是现在江南海路还没有完全打开。外务部基本上不会起作用。让世家宝来只是起个过渡作用。将来展了不合适地话再换人。
“另外我还想让周祯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浩然话一落音,众人一片哗然。法务部尚书原本就权柄甚重,现在又加了一个几乎与中书省平行的都察院副主官,这位置身份又重了不少,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十二部最重的一位尚书。
“丞相,属下才能浅薄,恐难受此重任。”周祯站起来说道,刑部的权柄越来越小,听到刘浩然将刑部改为非常重要的法务部,他已经做好转任他职的准备。却不曾想刘浩然不但让他担任法务部尚书,还加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职,怎么不叫他惶恐之至。
“有成,知道我看中你什么吗?”
“回丞相下不知。”
“自从我设按察司之后,刑部变成了众人眼里的清水衙门,可是你不恼不馁然踏踏实实做事,而且还积极参与始定律法,并以身作则格循法。不易啊,从你身上我看了勇于任事、恪守职责。这样的人我不委以重任,天理何在!”
听到刘浩然在众人面前如此高的评价祯不由眼睛变红,心中涌出一股士为知己死的感慨。
“有成,法务部权责重大,都察院更
要多费心,多操劳了,但是也要注意身体,你岁,不年轻了,把好大局就行了必事事操心,诸葛武侯鞠躬尽瘁的精神要学不要做到死而后已,现在百废待兴还需要你这样的人。”
听到刘浩然这无比温暖和善的劝慰,周祯只是拱了拱手忍着要流出来的泪水退回到座位。
朱升、刘基、宋等人不由看了看刘浩然,又看了看还在那里极力压制自己心情的周祯,心中不由暗叹道,又一个重臣被收了心,周祯以后不呕心沥血恐怕他自己都睡不好觉。
不过刘浩然却想得是另外一些事,他借着表扬周祯为诸位大臣树立了一个榜样,好好敲打了一番。在另一个方面,法制建设是他一直注重的,法务部尚书非常重要,但是光这些是不够的,在将来,他准备赋予都察院“公诉权”,也就是可以代表国家对个人、机关提起诉讼打官司,这可是不得了的权力,一般人你敢跟一个国家打官司吗?有了这个权力,周祯基本上等于后世的政法委书记了,当然了,刘浩然让周祯只是担任相当于“副总检察长”的左副都御史,就是想保持都察院的独立性。同时,刘浩然想到了你既然要同别人打官司,那也意味着别人也会找你打官司,因此他准备确定让法务部做为官府的代表到按察司去“对堂”,而且也准备指定一名侍郎专门应对此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